八年級生物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態集體備課
第十四周集體備課
一、授課時間:5月 22日至__5月_27日 第15周
二、課時內容:(第五單元)
第一課時
第三章 第一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備注
第二課時
第三章 第二節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課時
第三章 復習
三、分析:
教材分析本章是本冊教材的最后一章,體現了“學校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希望學生通過兩年的學習,能在最后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建立健康的行為方式方面。本章共由兩節組成,其內容與前兩章密切聯系,顯示了人類對健康的認識過程,從防治傳染病的流行,到關注心理—社會健康問題;從改善衛生環境,到改變不良的行為方式;從治療疾病,到預防疾病,體現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觀念的變化。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強調學生參與。通過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這個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健康問題,了解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理解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在個人的整體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是情緒問題,情緒健康是判斷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很多人因為缺乏調節情緒的技能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書中介紹了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以幫助學生學會這方面的技能,緩解壓力,主動調節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死亡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狀況和醫療衛生保健水平的關鍵指標,教材第二節資料分析中的內容,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又可以使他們認識到行為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在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中,我們以飲酒為例,設計了一個探究實驗,以此來說明酒精對身體的危害。這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實驗,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與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等多種能力。在這個實驗中,需要教師給與恰當的指導。學情分析:由于本章內容與學生息息相關,所以教學中盡量要求學生掌握所學內容。不管哪類學生,都應該掌握好這類知識。四、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第一節 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一、教學目標1.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健康問題。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并且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3.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二、教學策略本節以健康測試這個活動入手,容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關注自己的健康。但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組織好教學。教師在組織測試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強調個人單獨完成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不要與其他同學商量,應獨立完成。2.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實評價。教師應提醒學生,這個測試不是考試,只是想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果不如實評分,其結果將沒有任何意義。3.最后的總分僅供參考,并不是絕對的,請學生不要有任何思想負擔。4.如果學生不希望把自己的分數告訴別人,教師可以允許這些學生保密,并讓其他同學尊重別人的隱私。學生完成自我評價后,教師應留一些時間,允許學生相互交換意見或分組討論,看看有哪些問題是分別評價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健康的?然后再提問或讓每組的報告員匯報小組討論結果。討論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并不一定要統一答案。有些題目確實不能嚴格區分,例如,有些同學可能認為“我的食欲很好”是評價身體健康的,而有的同學則認為這道題是評價心理健康的,因為人情緒不好時也會食欲不佳。這樣就很好,說明學生開始關注心理狀態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評價心理健康的題目和評價社會適應的題目有時不容易區分,這兩個詞有時可以通過“心理—社會”這個合成詞來表達“心理”這層意思。但一般認為,個體與他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是社會性的表現。教師在組織討論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健康三方面的關系。三、教學方法:學生根據設計的問題,通過閱讀課文內容,獨立或者討論出答案,教師知識作點撥。第二課時第二節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教學目標1.通過對幾種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認識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2.通過探究實驗,認識酒精或煙草對水蚤心率的影響,進而認識到酗酒和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3.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學策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一定的基礎。這就是必須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確立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本節的教材內容正好緊緊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展開,同時也是對上一節學習內容的深化和拓展。本節的資料分析中所列舉的各種疾病與青少年所患疾病相距甚遠,教材中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方面因為這些疾病是當前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必須引起青少年的關注。另一方面,這些疾病的形成除了遺傳和生活環境的原因外,還與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方式有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在青少年時期不注意,將來成年后就可能會患這些疾病。同時,關注這些疾病還可以影響青少年的父母和家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通過分析要使學生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中,影響人們健康的疾病已經發生了變化,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針對這部分內容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是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礎。課前多收集(也可以同時讓學生收集)一些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資料,如這些疾病的圖片、形成原因、癥狀和危害等,為課堂教學和討論做準備。在課堂教學時,重點應放在這些疾病的形成原因及危害上,如惡性腫瘤中的肺癌主要是因為吸煙等原因造成的;膳食中的營養不平衡,過多地吃一些脂肪含量高或熱價高的食物,會導致身體肥胖,到一定年齡時可能會引起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等等。教學中可以通過對一些具體事例的分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形成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從而自覺地注意飲食習慣,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處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時,可以讓四個同學為一組,共同討論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并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時,教師應把拒絕毒品作為一個討論的重點,如果條件具備,教師應該放映一段拒絕毒品的宣傳片,強調毒品對人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危害。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如果學生有興趣和能力,可以建議學生根據本節探究實驗的結論和討論的結果,出一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黑板報進行宣傳,把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這樣的教育意義更大。三、教學方法:學生根據設計的問題,通過閱讀課文內容,獨立或者討論出答案,教師知識作點撥。第三課時 復習復習目標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并且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2.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3.通過對幾種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認識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4.通過探究實驗,認識酒精或煙草對水蚤心率的影響,進而認識到酗酒和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5.怎樣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