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嬰兒的誕生
第一節 嬰兒的誕生
教材分析
“人的生殖”不僅是濟南版8年級(上)生物第3章的一個重點,也是8年級學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一課,F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多數以自我為中心,關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很淡漠。上好這一課,無疑對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正確愛情觀、人生觀的形成,以及良好社會道德感、責任感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
1. 說出男、女生殖系統組成和功能。
2.識別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過程。
3.描述受精、胚胎發育和分娩的過程。
(二)能力培養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有關的插圖和模型,培養觀察讀圖能力;
2.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認識自我活動,體驗生命來之不易,學會關愛生命,關注自身健康和發展,養成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說明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過程。
2.說明睪丸產生精子和卵巢產生卵子。
教學難點
說明睪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發育過程以及胚胎發育的條件和場所;增進敬愛父母的情感。
教學策略
學生一方面對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往往又懷有羞怯心理。教師應當理解學生這樣的心情,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引入方式。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酒精、煙草和某些藥物對胎兒的不利影響的資料。從父母那里了解生育、養育自己的情況;
2.教師:自制cai課件,男性、女性生殖系統結構模型;
設計意圖
1、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主動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構建一個互動和探究的環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獲得動物行為的有關知識。
2、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不能以教材為本,而只能將它作為一種工具,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只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就不要過分拘泥于教材。教材寫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教材上沒有,教師就懶得想、懶得動,這是不對的。在這一節內容的處理上,教師要充分地將課本知識與人類的生活相結合,充分挖掘知識的外延和內涵。
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形態和生理上的急劇變化會產生一些疑惑,一些神秘感,但又不好意思去問老師、家長,個別同學甚至會因為一些傳統思想影響,羞于去了解生殖系統的相關知識。這些思想將直接影響學習這一章節內容的效果。
設計思路
以父母生育、養育我:我敬愛、報答父母為主線,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喧染氣氛的作用,前后呼應,把人體生殖知識的教學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到母親“十月懷胎”這個知識點時,學生立即就聯想到給老人、孕婦讓座等。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在多媒體創設的情景《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親情氛圍中引入課題,非常自然、輕松地與學生交流:
師:課前我請同學們回去問自己父母兩個問題,現在,我們來談一談你們的調查結果如何?
生:他們說我是撿來的。
生:父母說等你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