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概述
第8單元 生物與環境
第23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章節教材分析:
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是第8單元的開篇,主要介紹生態學的最基本的知識。通過第23 章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生態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如何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知識,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可以應 用這些基本知識對一些環境現象分析解釋,并且指導自己在環境活動中的行為。
我們人是生態系統中的成員。我們在生態系統中生活,直接接觸著各種生態因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直接經驗,引導學生研究分析自己的生活環境,理解生態學的基礎知識。
學生在初一年級開始學習生物學時就已經接觸過一些生態學的知識,教學中可以與學生共同回顧已經學習的有關內容,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內容,加深對生態學有關知識的理解。
由于生態學的特點,教學中不易安排實驗活動。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生態系統的有關問題,本章安排了一些 對二手資料的分析討論的活動,其目的是通過對二手資料的處理,形成感性認識,進而理解生態系學的一些基本規律。如何安排組織好這些活動,是備課時要認真考慮的。以下是本章安排的活動。
活動 活動目的
第一節
什么是生態系統 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 認識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作用
第二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分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關系 構建食物鏈和食物網,認識生態系統的結構
討論水族箱中能量的來源和流動 認識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功能
分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 認識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功能
制作生態瓶 (見教材第79頁)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分析凱巴森林被破壞的原因 認識生態系統的功能調節因素以及結構被破壞的原因
從知識教育的角度看, 本章主要是認識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食物鏈和食物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等基本概念。這些基本概念的教學,切忌死記硬背,要建立在學生分析理解的基礎上 ,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生態系統的知識網絡和結構。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就是,學 生對具體事例進行分析研究。
從能力技能培養的目標考查,主要是認識能力方面的培養,例如從分析凱巴森林生態系統遷移到分析其他生 態系統的組成, 分析其他不同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關系,這些主要是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并實現知識遷移的能力:本章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聯系制作生態瓶,對學生的能力訓練也是全方位的,不僅需要學生能應用已有基礎知識進行設計規劃生態瓶的制作,制作過程中很自然要涉及操作技能的訓練。
從情感、態度 、價值觀教育的角度考查,特別注意的應該是有關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例如學習了生態學有關知識,學生就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可以有信心地參與社會上有關生態學問題的討論,例如有關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有關生態入侵的問題等,如果有可能,教學中教師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針對某些生態學問題進行辯論,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辯論對于澄清有關價值觀方面的一些模糊認識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