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概述
第一節 生態系統概述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2.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等概 念。
3.通過對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分析,理解各 種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
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概念,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通過指導學生歸納主要生態類型的分布和特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對比判斷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生態類型的分布與特點,滲透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以及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辯證觀點的教育;通過歸納生態系統概念、了解不同生態類型的分布與特點的教學,滲透普遍性 與特殊性相統一的辯證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是本小節的學習重點,對于初中學生,生態系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概念,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分析一個具體生態系統中各類生物的相互關系。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然后總結生態系統的概念。對于生態系統的概念特別要強調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環境包括所有生態因素,即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 。教學中要強調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但對于生態系統中的無機環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教材p 71[生活在凱巴森林中的各種生物],在了解了圖中各種生物相互關系后,引導學生分析生物的生存還需要什么條件?這些條件對生物生存有什么影響?通過學習,建立生態系統是生物個體生存的最基本的環境,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須條件的觀點。
關于生態系統的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p71[生活在凱巴森林中的各種生物]的森林生態系統為例,對圖中各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 系進行分析,認識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和建立在營養關系基礎上生物之間的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2.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節中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重點在于說明生產者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其他各種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則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分解者分解動植物的尸體,促進物質的循環和能量的流動。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
《二》、分析圖片,認識生態系統的概念
《三》、生態系統的組成
《四》、本課總結:
通過對凱巴森林這一具體生態系統的介紹,認識了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范圍及生態系統的類型;通過分析活動促進了學生對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認識,并在活動中認識到各成分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
五、課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