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演示實驗和制作甜酒使學生明確——許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細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敗原因,使學生明確——食品的保存與細菌、真菌有關。
3.多種疾病的防治與細菌和真菌有關。
4.研究細菌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發酵現象,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思考能力。
2.通過多媒體演示,培養學生觀察和收集信息能力。
3.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協作解決問題能力。
4.通過探究“食品腐敗原因”,學以致用想方設法采取一定技術手段解決生活中的食品腐敗問題。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本節學習,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細菌和真菌,培養辯證唯物觀點。
2.通過本節學習,激發同學學習生物興趣,熱愛自然科學情愫,激發同學的創造激情。
3.通過本節學習,培養同學關注生活現象、放眼世界,關注社會的責任心。
●教學重點
1.發酵現象及發酵食品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
2.食品腐敗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對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細菌保護環境。
●教學難點
1.發酵現象及發酵食品離不開細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敗的保存辦法。
3.探究細菌和真菌對生活污水處理辦法。
4.認識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
●教學方法
實驗法(演示實驗、對照實驗、分組實驗)、多媒體演示法、“觀察—討論—歸納”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1)溫開水、糖1斤、酵母、玻璃瓶(或礦泉水瓶)、小氣球若干個;課外活動小組已準備好的發酵實驗挑選效果明顯的一組;
(2)有關食品保存的多媒體課件;有關污水處理的多媒件課件或電視節目。
(3)酒曲三塊、浸泡一晝夜的糯米4500 g(即9斤)分成三份、涼開水、清潔容器、蒸餾水、清潔筷子、清潔蒸布若干塊。
2.學生準備:
(1)收集各類藥物說明書(特別注意是抗生素藥物的);食品保存方法(從日常生活中收集)有關處理污水的信息收集。
(2)各類酸奶袋或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熱點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尤其是生物科學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藥品、干細胞移植等都是人們關注熱點。另外國際重大事件中炭疽熱、核泄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們關心的焦點。請同學們注意,我剛才說到的熱點和焦點信息中,你能指出哪些是和細菌、真菌有關嗎?
學生搶答:轉基因藥品和炭疽熱、生物武器。
教師:很好,看來同學們收集信息能力很高。什么是轉基因藥品,什么是炭疽熱呢?還是讓我們先來重新認識一下細菌和真菌吧。
請同學們列舉已學過的細菌或真菌。
學生(舉手做答):學過的細菌有枯草桿菌、根瘤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醋酸桿菌、乳酸桿菌等。學過的真菌有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學生回答不全,允許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哪些是對人類有利的?哪些是對人類有害的?
學生:(討論后做答)有利的包括根瘤菌、醋酸桿菌、乳酸桿菌、曲霉、酵母菌、食用蘑菇等;有害的是枯草桿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等。
教師:很好。平常一提起細菌和真菌,人們往往只想到它們的害處,其實,很多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是有益的。看來,我們這節課要給細菌和真菌“平反昭雪”了。
板書: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利用
教師:(拿出課外活動小組已做好的有關發酵現象的實驗,其實驗效果接近書p71頁上發酵現象圖)請同學觀察我拿出的這個瓶有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