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
2.說明食品腐敗的原因,運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嘗試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4.舉例說出細菌和真菌與人類防治疾病的關系。
5.說明細菌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6.關注轉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
二、教學策略
本節內容與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區別在于不是“描述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而是通過人類在環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藥品生產等方面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說明細菌和真菌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第一節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細菌和真菌能夠危害動植物以及人類的健康,它們的存在對人類有沒有益處呢?”“誰能舉出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有益的實例來?”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進入新課的學習。
利用發酵制作食品的過程,許多學生未曾見過,因此,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好演示實驗。同時,要準備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發酵食品,或利用教材中的彩圖,作為學生了解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應用的感性材料。由于化學知識的缺乏,學生對于發酵作用的原理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制作一個簡單的課件,或者制作一個復合投影片,也可以利用板圖表示某些細菌中的酶能夠促進淀粉等物質分解為葡萄糖,再分解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夠促進淀粉等物質分解為葡萄糖,再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總之要在觀察演示實驗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的原因。通過上述教學活動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利用細菌和真菌發酵制作食品時,就是要提供適合細菌和真菌生存的條件。練習第一題可以作為這部分教學效果的反饋。
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是一種傳統的生物技術,但它又是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基礎。教師應鼓勵學生課下親自嘗試制作甜酒。課上要讓學生交流制作的經驗,還可以將家長品嘗甜酒的評語進行交流。讓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發展實踐的能力,體驗知識與技術在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制作各種不同的發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在課外活動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
在進行“細菌、真菌與食品的保存”教學時,教師要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調查進行觀察與思考活動,教師要重視在各個小組成員以及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歸納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討論并總結出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問題。練習第三題可以作為學生討論活動的反饋。通過這部分的教學活動,要使學生明確保存食品就是要防止或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針對本地區人們使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啟發學生繼續思考“當前食品保存的方法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為什么?”“怎樣保存食品更有利于人的健康?”等問題。
在進行“細菌、真菌與疾病防治”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練習第二題作為學生討論的問題。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現代科學技術在醫藥方面應用的內容,如胰島素、干擾素、乙肝疫苗等的生產及應用等內容,引導學生思考科學家的工作與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健康有什么關系,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等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研究與技術進步的社會價值,關注基因技術在醫藥生產上的應用。最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細菌和環境保護的內容,還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了解本地區人們在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對細菌的利用情況,讓學生通過分析具體實例,認同人類與細菌的密切關系,使生物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