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細菌和真菌與其它生物共生的現象;
2.描述細菌和真菌參與物質循環的過程;
3.認識細菌和真菌對動植物生活的影響:引起疾病;
4.區分并掌握細菌和真菌營寄生和腐生的營養方式。
過程與方法
1.從物質循環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的作用;
2.進一步學習如何評價探究實驗;
情感態度與體會觀
1.用辯證的思維分析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從細菌和真菌能引發動植物患病的各個例子中得到啟示,引起學生思考如何做好個人衛生,避免病菌的傳染。
二、教學思路
本課從正反兩面來談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作為暗線,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1、細菌和真菌參與物質循環
2、評價實驗方案
難點:
1、學習評價實驗方案
2、用辯證的觀點認識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幾種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廣,我們的身上有這些微生物嗎?觀看視頻后給出本課導學。
(一)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
除了寄生以外,細菌和真菌還有另一種營養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態系統中,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能夠分解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這就是腐生。
觀察與思考:
(1)水果腐爛與什么生物有關系?
(2)水果中的有機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質?
(3)請描述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看圖講解:
我們以二氧化碳為例,來分析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的作用。
環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進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機物;而當動植物死亡后,遺體中的這些有機物正是被細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重新回到環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質循環的過程中,某條鏈斷了,比如細菌和真菌沒有了,會出現什么現象?生物遺體將堆積成山;另外,生態系統也會失去平衡。
(二)與動植物共生
介紹奇怪的生物:冬蟲夏草。在這個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蟲體上,屬于哪種營養方式?寄生。細菌真菌與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嗎?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類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與根瘤菌
u 豆科植物與根瘤菌之間如何互幫互助?
u 為什么種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與動物共生
在牛羊的腸胃中,有一些細菌,可以幫助它們分解草料中的纖維素;而在我們人體中,有沒有共生的一些細菌呢?比如,有些細菌雖然寄生在我們腸胃中,但是它們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維生素,對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幫助。
共生:
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要受到很大影響,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這種現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動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體上的細菌和真菌,大多數都會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動物患病
(1)寄生在人體體內,由鏈球菌引起的:扁桃體炎、腥紅熱
(2)寄生在人體體內引起:足癬和甲癬(灰指甲)
患上這些疾病,和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嗎?只有保持好個人的衛生,環境的衛生,我們的身體才不受病菌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