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實驗步驟 1.糯米:教師已在上課前進行了浸泡處理。
2.在蒸鍋的籠屜上放蒸布,將糯米倒入、鋪平,蓋好鍋蓋,置于旺火上蒸熟。將蒸熟米飯用涼開水沖淋一次。用手摸約30℃時,再裝入清潔容器中。
3.將酒曲碾成粉末,撒糯米上,攪拌均勻,壓實,中間挖一凹坑,淋涼開水。
4.蓋好容器,采取保溫措施。
5.放溫暖地方。
實驗結果 1.打開容器可聞到酒香。
2.糯米粒呈柔軟狀,食無酸味。
3.凹坑內有液態的酒,便是米酒已釀出。
實驗討論 1.實驗過程要保溫,約30℃是容器內糯米的溫度,此溫度下,曲霉分解作用最為旺盛。2.實驗過程,一定注意清潔,以避免帶入雜菌,影響實驗結果。
改進措施 酒曲事先碾成粉末,以節省實驗時間。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做實驗認識了發酵現象,并認識到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息息相關,并親自操作了甜酒的制作實驗,本實驗持續時間較長,請注意觀察及實驗結果。(3天后可開蓋)
[鞏固練習]
1.蒸饅頭時,使用下列哪種物質
a.乳酸菌 b.曲霉 c.醋酸菌 d.酵母菌
答案:d
2.酸奶食品利用的菌是_____________。
答案:乳酸菌
3.試分析乳酸菌制作酸奶的過程。
答案:方法步驟:(1)選奶粉混水,加熱,冷卻(消滅雜菌的過程)。(2)分裝潔凈,巴氏消毒(60℃,30分鐘煮過)后的瓶。(3)接種,將市售的酸奶分倒入各瓶,密封。(4)置入18℃左右保溫箱內。(5)一周后便可變成酸奶。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細菌、真菌與食品制作
1.發酵現象
2.利用細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等,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饅頭、面包、酒、醬等。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課,引出食品保存方法]
教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發酵現象,了解到發酵食品的制作離不開細菌和真菌。并且同學們親手釀制了甜酒。有些同學也嘗試制作了酸奶。那同學們,咱們制作的酸奶能長期保存嗎?
學生:不能。第一天,我喝自己做的酸奶還好喝,到第二天便變味了,還拉肚子呢。
教師:是酸奶變質了。請問,你把制出來的酸奶放在什么地方了?
學生:放在桌子上。
教師:其他同學能找到酸奶變質的原因嗎?
學生:沒有保存好,酸奶才變質。
教師:對極了。請同學們講,日常生活中,除了酸奶,你還見過哪些食物變質現象?
學生:變餿的米飯、腐爛的魚內臟、發臭的肉汁、腐爛的菜葉……
教師:如何防止它們的腐爛呢?這節課,咱們便來認識一些具體的保存食物方法。
[認識食物保存方法,探究食物腐敗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查找手中所拿酸奶袋或瓶上有沒有食物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學生:(積極查找)的確有。有的是常溫,6個月;有的是-4℃,15天。
教師:除了酸奶,你還知道哪些食物保存方法?
學生1:用冰箱把肉冷凍起來,把饅頭冷藏起來。
學生2:用鹽把蔬菜腌起來,做成咸菜。
學生3:把肉做成罐頭,把水果也做成罐頭。
學生4:……
教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現在請同學們看一段食品保存片斷,請你盡力記錄有多少種保存辦法。
多媒體課件播放內容:
畫面中有將魚放入冰柜的場景,有制作罐頭的過程,有用巴氏殺菌法(60℃煮30分鐘)給牛奶消毒的場景,還有高溫瞬時殺菌來處理鮮奶的場景;有干制的香菇、被真空包裝的各類肉制品、糖漬杏肉、蜜棗等糖果、正冒著熱氣的雞等等食物的大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