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運動
類型:教學設計
學段:初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課題:動物的運動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能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動物的運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通過解剖動物的關節培養學生探究實驗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認同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二、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內容。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系統組成的知識,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鞏固和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設想
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本課以學生動手探究和親身體驗來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動手做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知道運動系統的組成;理解動物的運動是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2、難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
五、教學方法
問題情境和分小組探究與討論
六、課前準備
家兔骨骼標本、關節模式圖、人體全身骨骼圖、視頻資料、雞翅(市售)及解剖器具、模型等。
七、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播放: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奪冠的精彩錄像片斷
質疑:運動員是通過什么來完成這些體育項目的?
觀看、思考、回答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一、運動系統的組成
1、骨骼
播放:骨骼的作用
質疑:骨骼在運動中的作用?
2、關節
展示家兔的骨骼標本
質疑:骨與骨之間是如何連結的?
大屏幕展示關節模式圖
質疑:關節的結構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適于運動的特點?
指導學生分組解剖和觀察雞翅關節并“觀察與思考”(書p28)。
大屏幕展示人體全身骨骼圖
提問:人體都有哪些部位有關節?進行體育運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應當怎樣保護?
3、骨骼肌
質疑:完成一個動作只靠關節行嗎?那么牽引骨繞關節運動的結構叫什么?它的結構如何?它是如何連接在骨上的?
播放:骨骼肌的結構動畫
指導學生解剖和觀察雞翅上連接關節的骨骼肌。
觀看、思考、回答
觀察、思考、回答
分組解剖和觀察雞翅關節。
分組閱讀、討論、總結
觀察、思考、回答
分組解剖和觀察雞翅上連接關節的骨骼肌
觀看、討論、總結
培養觀察思考能力、表達能力
培養觀察思考能力、
閱讀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合作學習和探究能力
培養整理信息的能力
鏈接生活,學以致用
培養觀察思考能力、
動手實驗能力、合作學習和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二、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播放: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
指導閱讀課本p30第一、二段及圖v-16、v-17。
指導學生做屈伸肘動作
質疑:運動是如何產生的?動物的運動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嗎?
播放:動物捕食的錄像
質疑:運動對動物有什么意義?
觀看、思考
閱讀、思考
親身體驗屈伸肘動作
討論、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