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教案 > 八年級生物教案 > 莖的結構(精選12篇)

莖的結構

發布時間:2022-11-07

莖的結構(精選12篇)

莖的結構 篇1

  莖的結構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1.關于引言:教師可以以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取: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可以用掛圖或投影片說明篩管的結構,也可以自制篩管模型或畫板圖進行講解。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參看教材。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第三章已講)。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間: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木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參看教參)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椴樹莖(或其它木本莖)的橫切片,幫助學生在鏡下識別莖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果有顯微投影儀最好把椴樹莖永久橫切片投放到大屏幕上,引導學生認識真實的結構,并能根據這些特點判斷相應的結構和位置。如判斷篩管,就可以從找篩孔人手;判斷髓的位置,可以從細胞特點人手:細胞體積大、壁薄、排列疏松(營養組織的特點)。也可以找碗口大小的一段木頭(細點也可以)橫鋸開,縱鋸一半如圖所示,示意莖橫、縱結構,并且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莖的結構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能力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木本植物,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可以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一節,由于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于木本植物,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后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于草本植物,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里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采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厘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于剝開,便于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后,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關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的莖,因為復雜,課前可以培訓實驗小組長,以便課上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觀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顯微鏡幻燈機打出莖橫切面的放大圖像或掛出相應的掛圖,幫助學生觀察。關于樹皮的外側,只要看到一些個體較小、排列緊密、細胞壁較厚的細胞,能聯系到樹皮的保護作用就可以了,重點是觀察篩管和韌皮纖維。顯微鏡下的形成層并不難看到。在木質部中,要看到導管和木纖維。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應該事先收集好玉米莖,并切成約5厘米的莖段。如果材料不好找,可以用甘蔗代替(每人有半節即1/2個莖段即可)。玉米莖外層的硬皮,可以讓學生用手剝開,體會到它有保護和支持作用。包埋在薄壁細胞之間的一條條細長的“筋”,就是維管束。

  用顯微鏡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時,要引導學生找一找莖的橫切面上有沒有形成層,從而為講述有關的知識打下基礎。

  在顯微觀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時,啟發學生認識某種組織結構應關注存在位置、細胞形態、細胞結構特點和生理特征(如死亡)等。在學生討論基礎上,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并以表格形式寫出板書。

  在講述年輪的時候,要講清形成年輪的條件:內在條件是形成層,外在條件是氣候的定期變化,主要是冷熱的定期交替。

  關于年輪的標本,可以把生長多年的松、杉、楊、榆、槐等樹木的枝條鋸成小段。為了便于觀察和保存,可以把斷面磨光并涂上一薄層蠟。

  年輪的形成過程是比較費解的內容。要講清為什么年輪之間的界限在去年的秋材與今年的春材之間。要明確地指出,在同一年里,從春到秋所產生的木材是逐漸致密的,因而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而秋季所產生的木材最致密,春季所產生的木材最疏松,于是在當年的秋材與下一年的春材之間就出現了明顯的界限。注意,年輪之間的界限叫年輪。不要將年輪線誤認為是年輪。學生容易把形成層的位置看成是不動的,誤認為由形成層細胞分裂而形成的木質部永遠是向內延伸,樹干的長粗完全依靠韌皮部細胞的向外擴展。其實,由于木質部的加厚,形成層在不斷的外移,樹干的長粗主要依靠木質部的增長。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活動的剪貼圖來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木本植物莖、草本植物莖的主要結構、功能和區別。

  難點: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維管束的結構、功能和區別;年輪的形成。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對莖進行宏觀和微觀的觀察,經過分析,總結出植物體。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知識。

  教學過程 :(參考課時:2課時)

 。ǖ谝徽n時)

  一、導入  :

  提問:1、莖是怎樣發育而成的?

  2、莖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植物的莖是由芽發育而成的,莖是植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結構。它能輸導營養物質,還有支持、貯藏、繁殖等功能,莖這所以有這些功能是與密切相關的。那么是怎樣的呢?

  二、講授新課:

  (一)引入: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各種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實物。

  組織學生觀察,明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的區別。

 。ǘ┠颈局参铮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木本植物。

  1、宏觀觀察木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木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木本植物。

  利用顯微投影展示導管和篩管的永久切片,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導管和篩管的特征。

 。ㄈ淠镜哪贻啠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樹干的橫切面。

  組織學生觀察樹干上由不同深淺木材組成的年輪。

  提問:年輪是如何形成的?

  組織學生分析、思考。

  總結: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節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分明,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出樹木年齡。

 。ǖ诙n時)

  一、導入  :

  復習提問:木本植物是什么?

  組織學生回答。

  二、講授新課:

 。ㄒ唬┎荼局参铮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草本植物。

  1、宏觀觀察草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草本植物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草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草本植物及功能。

  提出問題:1、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加粗?

  2、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

  組織學生討論。

  講解:

  1、單子葉植物基本都一樣,不同的是有的植物薄壁組織發達,如玉米、甘蔗;而有的植物的薄壁組織不發達,莖是中空的,如小麥、水稻。

  2、機械組織發達程度也不同,因此抗倒伏能力就不一樣。種植過密,澆水過多,施鉀肥少,機械組織就不發達,抗倒伏能力就弱。

 。ǘ┠颈局参锴o和草本植物的比較:

  出示投影:木本植物莖的橫切、草本植物莖的橫切。

  組織學生分析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學生填寫下表。 

  木本植物莖

  草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韌皮部、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呈筒狀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莖的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認識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材料用品:豌豆或小麥種子、有通光孔的暗箱、花盆、園土。

  方法步驟:

  1、把豌豆或小麥種子播在盛有濕潤園土的花盆中,把花盆放在溫暖、黑暗處,促使種子萌發。

  2、幼苗長出后,把花盆置于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里,保持園土的濕潤,觀察幼苗生長狀況有何特點?

  3、把花盆轉動180度,再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況有無變化?

  實驗結果:

  幼苗被放到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后,可發現幼苗朝著小孔方向彎曲。把花盆轉動180度,幼苗的頂端又慢慢轉向有陽光 的小孔,幼莖出現了顯著的彎曲。

  實驗結論: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莖的結構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能力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木本植物,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可以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一節,由于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于木本植物,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后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于草本植物,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里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采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厘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于剝開,便于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后,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關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的莖,因為復雜,課前可以培訓實驗小組長,以便課上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觀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顯微鏡幻燈機打出莖橫切面的放大圖像或掛出相應的掛圖,幫助學生觀察。關于樹皮的外側,只要看到一些個體較小、排列緊密、細胞壁較厚的細胞,能聯系到樹皮的保護作用就可以了,重點是觀察篩管和韌皮纖維。顯微鏡下的形成層并不難看到。在木質部中,要看到導管和木纖維。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應該事先收集好玉米莖,并切成約5厘米的莖段。如果材料不好找,可以用甘蔗代替(每人有半節即1/2個莖段即可)。玉米莖外層的硬皮,可以讓學生用手剝開,體會到它有保護和支持作用。包埋在薄壁細胞之間的一條條細長的“筋”,就是維管束。

  用顯微鏡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時,要引導學生找一找莖的橫切面上有沒有形成層,從而為講述有關的知識打下基礎。

  在顯微觀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時,啟發學生認識某種組織結構應關注存在位置、細胞形態、細胞結構特點和生理特征(如死亡)等。在學生討論基礎上,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并以表格形式寫出板書。

  在講述年輪的時候,要講清形成年輪的條件:內在條件是形成層,外在條件是氣候的定期變化,主要是冷熱的定期交替。

  關于年輪的標本,可以把生長多年的松、杉、楊、榆、槐等樹木的枝條鋸成小段。為了便于觀察和保存,可以把斷面磨光并涂上一薄層蠟。

  年輪的形成過程是比較費解的內容。要講清為什么年輪之間的界限在去年的秋材與今年的春材之間。要明確地指出,在同一年里,從春到秋所產生的木材是逐漸致密的,因而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而秋季所產生的木材最致密,春季所產生的木材最疏松,于是在當年的秋材與下一年的春材之間就出現了明顯的界限。注意,年輪之間的界限叫年輪。不要將年輪線誤認為是年輪。學生容易把形成層的位置看成是不動的,誤認為由形成層細胞分裂而形成的木質部永遠是向內延伸,樹干的長粗完全依靠韌皮部細胞的向外擴展。其實,由于木質部的加厚,形成層在不斷的外移,樹干的長粗主要依靠木質部的增長。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活動的剪貼圖來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木本植物莖、草本植物莖的主要結構、功能和區別。

  難點: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維管束的結構、功能和區別;年輪的形成。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對莖進行宏觀和微觀的觀察,經過分析,總結出植物體。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知識。

  教學過程 :(參考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提問:1、莖是怎樣發育而成的?

  2、莖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植物的莖是由芽發育而成的,莖是植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結構。它能輸導營養物質,還有支持、貯藏、繁殖等功能,莖這所以有這些功能是與密切相關的。那么是怎樣的呢?

  二、講授新課:

  (一)引入: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各種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實物。

  組織學生觀察,明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的區別。

  (二)木本植物: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木本植物。

  1、宏觀觀察木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木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木本植物。

  利用顯微投影展示導管和篩管的永久切片,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導管和篩管的特征。

  (三)樹木的年輪: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樹干的橫切面。

  組織學生觀察樹干上由不同深淺木材組成的年輪。

  提問:年輪是如何形成的?

  組織學生分析、思考。

  總結: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節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分明,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出樹木年齡。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復習提問:木本植物是什么?

  組織學生回答。

  二、講授新課:

 。ㄒ唬┎荼局参铮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草本植物。

  1、宏觀觀察草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草本植物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草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草本植物及功能。

  提出問題:1、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加粗?

  2、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

  組織學生討論。

  講解:

  1、單子葉植物基本都一樣,不同的是有的植物薄壁組織發達,如玉米、甘蔗;而有的植物的薄壁組織不發達,莖是中空的,如小麥、水稻。

  2、機械組織發達程度也不同,因此抗倒伏能力就不一樣。種植過密,澆水過多,施鉀肥少,機械組織就不發達,抗倒伏能力就弱。

 。ǘ┠颈局参锴o和草本植物的比較:

  出示投影:木本植物莖的橫切、草本植物莖的橫切。

  組織學生分析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學生填寫下表。 

  木本植物莖

  草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韌皮部、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呈筒狀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莖的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認識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材料用品:豌豆或小麥種子、有通光孔的暗箱、花盆、園土。

  方法步驟:

  1、把豌豆或小麥種子播在盛有濕潤園土的花盆中,把花盆放在溫暖、黑暗處,促使種子萌發。

  2、幼苗長出后,把花盆置于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里,保持園土的濕潤,觀察幼苗生長狀況有何特點?

  3、把花盆轉動180度,再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況有無變化?

  實驗結果:

  幼苗被放到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后,可發現幼苗朝著小孔方向彎曲。把花盆轉動180度,幼苗的頂端又慢慢轉向有陽光 的小孔,幼莖出現了顯著的彎曲。

  實驗結論: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莖的結構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能力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木本植物,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可以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一節,由于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于木本植物,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后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于草本植物,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里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采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厘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于剝開,便于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后,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關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的莖,因為復雜,課前可以培訓實驗小組長,以便課上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觀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顯微鏡幻燈機打出莖橫切面的放大圖像或掛出相應的掛圖,幫助學生觀察。關于樹皮的外側,只要看到一些個體較小、排列緊密、細胞壁較厚的細胞,能聯系到樹皮的保護作用就可以了,重點是觀察篩管和韌皮纖維。顯微鏡下的形成層并不難看到。在木質部中,要看到導管和木纖維。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應該事先收集好玉米莖,并切成約5厘米的莖段。如果材料不好找,可以用甘蔗代替(每人有半節即1/2個莖段即可)。玉米莖外層的硬皮,可以讓學生用手剝開,體會到它有保護和支持作用。包埋在薄壁細胞之間的一條條細長的“筋”,就是維管束。

  用顯微鏡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時,要引導學生找一找莖的橫切面上有沒有形成層,從而為講述有關的知識打下基礎。

  在顯微觀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時,啟發學生認識某種組織結構應關注存在位置、細胞形態、細胞結構特點和生理特征(如死亡)等。在學生討論基礎上,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并以表格形式寫出板書。

  在講述年輪的時候,要講清形成年輪的條件:內在條件是形成層,外在條件是氣候的定期變化,主要是冷熱的定期交替。

  關于年輪的標本,可以把生長多年的松、杉、楊、榆、槐等樹木的枝條鋸成小段。為了便于觀察和保存,可以把斷面磨光并涂上一薄層蠟。

  年輪的形成過程是比較費解的內容。要講清為什么年輪之間的界限在去年的秋材與今年的春材之間。要明確地指出,在同一年里,從春到秋所產生的木材是逐漸致密的,因而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而秋季所產生的木材最致密,春季所產生的木材最疏松,于是在當年的秋材與下一年的春材之間就出現了明顯的界限。注意,年輪之間的界限叫年輪。不要將年輪線誤認為是年輪。學生容易把形成層的位置看成是不動的,誤認為由形成層細胞分裂而形成的木質部永遠是向內延伸,樹干的長粗完全依靠韌皮部細胞的向外擴展。其實,由于木質部的加厚,形成層在不斷的外移,樹干的長粗主要依靠木質部的增長。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活動的剪貼圖來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木本植物莖、草本植物莖的主要結構、功能和區別。

  難點: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維管束的結構、功能和區別;年輪的形成。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對莖進行宏觀和微觀的觀察,經過分析,總結出植物體。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知識。

  教學過程 :(參考課時:2課時)

 。ǖ谝徽n時)

  一、導入  :

  提問:1、莖是怎樣發育而成的?

  2、莖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植物的莖是由芽發育而成的,莖是植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結構。它能輸導營養物質,還有支持、貯藏、繁殖等功能,莖這所以有這些功能是與密切相關的。那么是怎樣的呢?

  二、講授新課:

 。ㄒ唬┮耄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各種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實物。

  組織學生觀察,明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的區別。

 。ǘ┠颈局参铮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木本植物。

  1、宏觀觀察木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木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木本植物。

  利用顯微投影展示導管和篩管的永久切片,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導管和篩管的特征。

 。ㄈ淠镜哪贻啠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樹干的橫切面。

  組織學生觀察樹干上由不同深淺木材組成的年輪。

  提問:年輪是如何形成的?

  組織學生分析、思考。

  總結: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節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分明,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出樹木年齡。

 。ǖ诙n時)

  一、導入  :

  復習提問:木本植物是什么?

  組織學生回答。

  二、講授新課:

 。ㄒ唬┎荼局参铮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草本植物。

  1、宏觀觀察草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草本植物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草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草本植物及功能。

  提出問題:1、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加粗?

  2、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

  組織學生討論。

  講解:

  1、單子葉植物基本都一樣,不同的是有的植物薄壁組織發達,如玉米、甘蔗;而有的植物的薄壁組織不發達,莖是中空的,如小麥、水稻。

  2、機械組織發達程度也不同,因此抗倒伏能力就不一樣。種植過密,澆水過多,施鉀肥少,機械組織就不發達,抗倒伏能力就弱。

 。ǘ┠颈局参锴o和草本植物的比較:

  出示投影:木本植物莖的橫切、草本植物莖的橫切。

  組織學生分析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學生填寫下表。 

  木本植物莖

  草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韌皮部、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呈筒狀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莖的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認識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材料用品:豌豆或小麥種子、有通光孔的暗箱、花盆、園土。

  方法步驟:

  1、把豌豆或小麥種子播在盛有濕潤園土的花盆中,把花盆放在溫暖、黑暗處,促使種子萌發。

  2、幼苗長出后,把花盆置于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里,保持園土的濕潤,觀察幼苗生長狀況有何特點?

  3、把花盆轉動180度,再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況有無變化?

  實驗結果:

  幼苗被放到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后,可發現幼苗朝著小孔方向彎曲。把花盆轉動180度,幼苗的頂端又慢慢轉向有陽光 的小孔,幼莖出現了顯著的彎曲。

  實驗結論: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莖的結構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能力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木本植物,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可以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一節,由于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于木本植物,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后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于草本植物,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里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采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厘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于剝開,便于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后,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關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的莖,因為復雜,課前可以培訓實驗小組長,以便課上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觀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顯微鏡幻燈機打出莖橫切面的放大圖像或掛出相應的掛圖,幫助學生觀察。關于樹皮的外側,只要看到一些個體較小、排列緊密、細胞壁較厚的細胞,能聯系到樹皮的保護作用就可以了,重點是觀察篩管和韌皮纖維。顯微鏡下的形成層并不難看到。在木質部中,要看到導管和木纖維。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應該事先收集好玉米莖,并切成約5厘米的莖段。如果材料不好找,可以用甘蔗代替(每人有半節即1/2個莖段即可)。玉米莖外層的硬皮,可以讓學生用手剝開,體會到它有保護和支持作用。包埋在薄壁細胞之間的一條條細長的“筋”,就是維管束。

  用顯微鏡觀察草本植物的莖時,要引導學生找一找莖的橫切面上有沒有形成層,從而為講述有關的知識打下基礎。

  在顯微觀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時,啟發學生認識某種組織結構應關注存在位置、細胞形態、細胞結構特點和生理特征(如死亡)等。在學生討論基礎上,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并以表格形式寫出板書。

  在講述年輪的時候,要講清形成年輪的條件:內在條件是形成層,外在條件是氣候的定期變化,主要是冷熱的定期交替。

  關于年輪的標本,可以把生長多年的松、杉、楊、榆、槐等樹木的枝條鋸成小段。為了便于觀察和保存,可以把斷面磨光并涂上一薄層蠟。

  年輪的形成過程是比較費解的內容。要講清為什么年輪之間的界限在去年的秋材與今年的春材之間。要明確地指出,在同一年里,從春到秋所產生的木材是逐漸致密的,因而中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而秋季所產生的木材最致密,春季所產生的木材最疏松,于是在當年的秋材與下一年的春材之間就出現了明顯的界限。注意,年輪之間的界限叫年輪。不要將年輪線誤認為是年輪。學生容易把形成層的位置看成是不動的,誤認為由形成層細胞分裂而形成的木質部永遠是向內延伸,樹干的長粗完全依靠韌皮部細胞的向外擴展。其實,由于木質部的加厚,形成層在不斷的外移,樹干的長粗主要依靠木質部的增長。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部分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活動的剪貼圖來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木本植物莖、草本植物莖的主要結構、功能和區別。

  難點: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維管束的結構、功能和區別;年輪的形成。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對莖進行宏觀和微觀的觀察,經過分析,總結出植物體。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知識。

  教學過程 :(參考課時:2課時)

 。ǖ谝徽n時)

  一、導入  :

  提問:1、莖是怎樣發育而成的?

  2、莖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植物的莖是由芽發育而成的,莖是植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結構。它能輸導營養物質,還有支持、貯藏、繁殖等功能,莖這所以有這些功能是與密切相關的。那么是怎樣的呢?

  二、講授新課:

  (一)引入: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各種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實物。

  組織學生觀察,明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的區別。

  (二)木本植物: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木本植物。

  1、宏觀觀察木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木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木本植物。

  利用顯微投影展示導管和篩管的永久切片,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導管和篩管的特征。

 。ㄈ淠镜哪贻啠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樹干的橫切面。

  組織學生觀察樹干上由不同深淺木材組成的年輪。

  提問:年輪是如何形成的?

  組織學生分析、思考。

  總結: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節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季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分明,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出樹木年齡。

 。ǖ诙n時)

  一、導入  :

  復習提問:木本植物是什么?

  組織學生回答。

  二、講授新課:

  (一)草本植物: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草本植物。

  1、宏觀觀察草本植物莖的外部形態特征。

  2、顯微觀察草本植物莖的永久橫切片。

  3、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圖認識草本植物莖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和功能。

  組織個別學生根據掛圖講解草本植物及功能。

  提出問題:1、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加粗?

  2、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

  組織學生討論。

  講解:

  1、單子葉植物基本都一樣,不同的是有的植物薄壁組織發達,如玉米、甘蔗;而有的植物的薄壁組織不發達,莖是中空的,如小麥、水稻。

  2、機械組織發達程度也不同,因此抗倒伏能力就不一樣。種植過密,澆水過多,施鉀肥少,機械組織就不發達,抗倒伏能力就弱。

 。ǘ┠颈局参锴o和草本植物的比較:

  出示投影:木本植物莖的橫切、草本植物莖的橫切。

  組織學生分析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學生填寫下表。 

  木本植物莖

  草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韌皮部、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呈筒狀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莖的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認識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材料用品:豌豆或小麥種子、有通光孔的暗箱、花盆、園土。

  方法步驟:

  1、把豌豆或小麥種子播在盛有濕潤園土的花盆中,把花盆放在溫暖、黑暗處,促使種子萌發。

  2、幼苗長出后,把花盆置于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里,保持園土的濕潤,觀察幼苗生長狀況有何特點?

  3、把花盆轉動180度,再觀察幼苗的生長狀況有無變化?

  實驗結果:

  幼苗被放到一側開有通光孔的暗箱后,可發現幼苗朝著小孔方向彎曲。把花盆轉動180度,幼苗的頂端又慢慢轉向有陽光 的小孔,幼莖出現了顯著的彎曲。

  實驗結論:莖有向光生長的特性。

莖的結構 篇6

  第五章 營養物質的運輸

  第二節 莖的結構

  濮陽市第五中學 李艷紅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設計

  本節課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看圖識記葉芽的各結構的名稱及作用。

  2.幼葉葉腋里的突起將來發育成什么?

  3.葉芽、花芽和混合芽的區別。

  4. 側芽、頂芽是由葉芽中的什么發育成的?

  5.植物的頂端優勢原因是什么?

  6.莖的功能是_____和______,莖是由____發育成的。

  7.楊樹的頂芽屬于_____。

  8.下列關于葉芽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葉芽中具有大量分生組織細胞 B離生長點越遠的幼葉越早發育成葉

  C生長點及周圍部分將發育成頂芽 D芽原基著生在未來枝條上節的位

  新課講授:

  1.關于引言:教師通過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

  [在實驗課上進行](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用掛圖說明篩管的結構。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與木質纖維對比學習。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第三章已講)。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木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教師根據自制教具或模型一層層地認識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課堂練習

  1.楊樹的莖由外向內的組成是( )

  A.表皮 形成層 木質部 薄壁細胞 B.表皮 機械組織 薄壁細胞 維管束

  C.樹皮 機械組織 薄壁組織 維管束 D.樹皮 形成層 木質部 髓

  2.木本植物的莖中,細胞具有分裂能力的結構時( ),它可使莖不斷加粗.

  A.樹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3.木本植物的莖中髓的作用是______.

  4.木本植物莖的結構中,樹皮的內側部分叫( )

  A. 髓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韌皮部

  5.木本植物的莖中,維管束的構成是

  A.木質部 髓 B. 木質部 韌皮部 C.木質部 韌皮部 形成層 D韌皮部 髓

  6.木質部的組成是( )

  A.木纖維 導管 B.韌皮纖維 篩管 C.木纖維 篩管 D.韌皮纖維 導管

  7.韌皮纖維與木纖維的區別?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韌皮部中有支持作用的是_____,其結構與木質部中的____相似.

  2._____與_____都屬于輸導組織,但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消失而相通,且細胞內沒有______和_______,而后者通過______上的篩孔相通,是活細胞,前者主要運輸______,后者主要運輸_______。

  3.溫帶地區的樹木,由于形成層活動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形成_____

  和_____兩類不同的木材,相間排列而形成_______。

  4.鐵軌下的枕木,人或車輾過而不會折斷,其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A韌皮纖維 B髓 C導管篩管 D木纖維

  5.木材中,木質部遠比韌皮部厚,是因為______向___分裂的細胞還比向____分裂的細胞多

  6.在樹木的年輪中,木質最堅硬的部分形成于( )

  A 春季 B 春夏之間 C夏季 D秋季

  7.柳樹枝條可以柔軟下垂,因為它的莖內( )

  A 只有韌皮纖維 B 只有木纖維 C 韌皮纖維發達 D 木纖維發達

  8.下列四種細胞中,屬于活細胞的是( )

  A導管 B篩管 C木纖維 D韌皮纖維

  新課講授: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么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出示學習目標(1.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2.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比較。)及自學指導(自學課本P96—97,知道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并總結它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么?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么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于“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 ,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采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力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持作用夕卜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于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哇),促進莖干的粗壯。最后,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于學生記憶。

  草本植物莖

  木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木質部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呈筒狀

  莖的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課堂練習:

  1.單子葉草本植物莖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

  A韌皮部 B木質部 C表皮 D機械組織

  2.草本植物莖的薄壁細胞屬于

  A分生組織 B機械組織 C保護組織 D營養組織

  3.草本植物的維管束組成是( )

  A韌皮部 木質部 B形成層 韌皮部

  4.在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中都具有的結構是( )

  A樹皮 B韌皮部 C篩管 D韌皮纖維 E木質部 F導管 G木纖維

  H葉綠體 I 形成層 J維管束 K薄壁細胞

  5.木本植物莖的維管束由( )組成,排列呈____,而草本植物莖中的維管束主要由( )組成,沒有_____,并且分散在________中間.

莖的結構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第一課時:

  1.關于引言:教師可以以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可以用掛圖或投影片說明篩管的結構,也可以自制篩管模型或畫板圖進行講解。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參看教材。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椴樹莖(或其它木本莖)的橫切片,幫助學生在鏡下識別莖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果有顯微投影儀最好把椴樹莖永久橫切片投放到大屏幕上,引導學生認識真實的結構,并能根據這些特點判斷相應的結構和位置。如判斷篩管,就可以從找篩孔入手;判斷髓的位置,可以從細胞特點入手:細胞體積大、壁薄、排列疏松(營養組織的特點)。也可以找碗口大小的一段木頭(細點也可以)橫鋸開,縱鋸一半如圖所示,示意莖橫、縱結構,并且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三、第二課時: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么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么?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么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于“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 ,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末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采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持作用外,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于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唑),促進莖干的粗壯。最后,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于學生記憶。

  【板書設計 】

  莖的結構

  一、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椴樹)

  4.髓:貯存營養物質(營養組織)。

  年輪:

  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玉米)

  小資料

  一、怎樣識別草本植物的年齡?

  草本植物中,有許多是屬于一年生植物,就是說它們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而死亡,不超過一年時間。對這類植物就不必去辨認它們的年齡了,如玉米、水稻、薺菜等。

  有些草本植物是二年生的,第一年只生長,第二年開花、結果,然后死亡。它們的年齡也是容易識別的。不是一歲,就是二歲,只要看它們有沒有開花結果就知道了,如青菜、白菜、蘿卜等。

  對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如何判斷它們的年齡呢?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一般比較粗壯,有時還長著塊根、塊莖、球莖、鱗莖等器官。冬天地上的草枯萎了,地下部分仍安靜地躺著睡覺,到第二年氣候轉暖,它們又發芽生長。這樣一年一年地生長,地下的根或莖也會慢慢肥大起來,有時還會發生分枝。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識別它們年齡的根據:可以從地下莖或根的大小、長短、粗細、有沒有分枝、分枝多少等特點,來推測它們的年齡。當然,這需要有豐富的經驗。許多經常挖藥草的農民,就有很豐富的經驗。刨起一棵藥草,看看它的根部,就能說出藥草的年齡。如人參的年齡,就是根據根部的大小、形狀來推斷的。

  二、為什么有些植物的莖中間是空的?

  從莖的結構看,莖最中心的部分是髓,有些植物髓占的面積很大,都是由一些很大的薄壁細胞組成,有貯藏養料的作用。

  有些植物,如小麥、水稻、竹子、蘆葦、芹菜等等,莖的中間都是空的,這是因為:這些植物的莖中央的髓部很早就已萎縮消失了。那么,莖中空對植物有利嗎?實踐證明是有利的。因為:植物莖中的厚壁組織和維管束,就好像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梁架,髓就好像是建筑物中的填充物。有了這些,就可以支持植物直立起來而不致倒伏。

  如果沒有髓,就像建筑物一樣,造成許多中空的工字形結構,它的支持力既大,又節省了材料。所以那些莖中空的植物是很不容易折斷或倒伏的。

  禾本科植物如小麥、水稻、蘆葦、竹子等是最先進的植物,所以大部分禾本科植物的莖都是中空的。

  有些農作物的品種也容易倒伏,是因為它們的機械組織不發達,就好像梁架沒有搭好似的。所以我們要選擇抗倒伏的作物品種,就像選擇那些堅固的梁架一樣。

莖的結構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二課時。

  二、第一課時

  1.關于引言:教師可以以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可以用掛圖或投影片說明篩管的結構,也可以自制篩管模型或畫板圖進行講解。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參看教材。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第三章已講)。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間: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木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參看教參)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椴樹莖(或其它木本莖)的橫切片,幫助學生在鏡下識別莖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果有顯微投影儀最好把椴樹莖永久橫切片投放到大屏幕上,引導學生認識真實的結構,并能根據這些特點判斷相應的結構和位置。如判斷篩管,就可以從找篩孔人手;判斷髓的位置,可以從細胞特點人手:細胞體積大、壁薄、排列疏松(營養組織的特點)。也可以找碗口大小的一段木頭(細點也可以)橫鋸開,縱鋸一半如圖所示,示意莖橫、縱結構,并且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三、第二課時: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么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么?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么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于“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 ,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采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力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持作用夕卜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于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哇),促進莖干的粗壯。最后,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于學生記憶。

  【板書設計 】

  莖的結構

  一、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椴樹)

  1. 樹皮 外側:主要起保護作用(保護組織)

  內側:韌皮部篩管:運輸有機物(輸導組織)。韌皮纖維:起支持作用,有 彈性(機械組織)

  2. 形成層 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

  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分生組織)

  3. 木質部 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輸導組織)

  木纖維:起支持作用,有硬度(機械組織)。

  4. 髓:貯存營養物質(營養組織)。

  年輪:

  第一年:春材 逐漸交化 一個年輪

  秋材 界線明顯,形成年輪線

  第二年:春材 逐漸交化 一個年輪

  秋材

  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玉米)

  與木本植物莖不同點 1.維管束中無形成層。

  2.維管束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莖的結構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二課時。

  二、第一課時

  1.關于引言:教師可以以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可以用掛圖或投影片說明篩管的結構,也可以自制篩管模型或畫板圖進行講解。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參看教材。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第三章已講)。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間: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木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參看教參)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椴樹莖(或其它木本莖)的橫切片,幫助學生在鏡下識別莖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果有顯微投影儀最好把椴樹莖永久橫切片投放到大屏幕上,引導學生認識真實的結構,并能根據這些特點判斷相應的結構和位置。如判斷篩管,就可以從找篩孔人手;判斷髓的位置,可以從細胞特點人手:細胞體積大、壁薄、排列疏松(營養組織的特點)。也可以找碗口大小的一段木頭(細點也可以)橫鋸開,縱鋸一半如圖所示,示意莖橫、縱結構,并且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三、第二課時: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么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么?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么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于“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 ,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采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力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持作用夕卜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于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哇),促進莖干的粗壯。最后,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于學生記憶。

  【板書設計 】

  莖的結構

  一、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椴樹)

  1. 樹皮 外側:主要起保護作用(保護組織)

  內側:韌皮部篩管:運輸有機物(輸導組織)。韌皮纖維:起支持作用,有 彈性(機械組織)

  2. 形成層 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

  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分生組織)

  3. 木質部 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輸導組織)

  木纖維:起支持作用,有硬度(機械組織)。

  4. 髓:貯存營養物質(營養組織)。

  年輪:

  第一年:春材 逐漸交化 一個年輪

  秋材 界線明顯,形成年輪線

  第二年:春材 逐漸交化 一個年輪

  秋材

  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玉米)

  與木本植物莖不同點 1.維管束中無形成層。

  2.維管束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莖的結構 篇10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通過介紹我國科學工作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第一課時:

  1.關于引言:教師可以以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

 。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可以用掛圖或投影片說明篩管的結構,也可以自制篩管模型或畫板圖進行講解。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參看教材。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椴樹莖(或其它木本莖)的橫切片,幫助學生在鏡下識別莖各部分的結構特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果有顯微投影儀最好把椴樹莖永久橫切片投放到大屏幕上,引導學生認識真實的結構,并能根據這些特點判斷相應的結構和位置。如判斷篩管,就可以從找篩孔入手;判斷髓的位置,可以從細胞特點入手:細胞體積大、壁薄、排列疏松(營養組織的特點)。也可以找碗口大小的一段木頭(細點也可以)橫鋸開,縱鋸一半如圖所示,示意莖橫、縱結構,并且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三、第二課時: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么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么?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么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于“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 ,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末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采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持作用外,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于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唑),促進莖干的粗壯。最后,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于學生記憶。

  【板書設計 】

  莖的結構

  一、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椴樹)

  4.髓:貯存營養物質(營養組織)。

  年輪:

  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玉米)

  小資料

  一、怎樣識別草本植物的年齡?

  草本植物中,有許多是屬于一年生植物,就是說它們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而死亡,不超過一年時間。對這類植物就不必去辨認它們的年齡了,如玉米、水稻、薺菜等。

  有些草本植物是二年生的,第一年只生長,第二年開花、結果,然后死亡。它們的年齡也是容易識別的。不是一歲,就是二歲,只要看它們有沒有開花結果就知道了,如青菜、白菜、蘿卜等。

  對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如何判斷它們的年齡呢?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一般比較粗壯,有時還長著塊根、塊莖、球莖、鱗莖等器官。冬天地上的草枯萎了,地下部分仍安靜地躺著睡覺,到第二年氣候轉暖,它們又發芽生長。這樣一年一年地生長,地下的根或莖也會慢慢肥大起來,有時還會發生分枝。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識別它們年齡的根據:可以從地下莖或根的大小、長短、粗細、有沒有分枝、分枝多少等特點,來推測它們的年齡。當然,這需要有豐富的經驗。許多經常挖藥草的農民,就有很豐富的經驗。刨起一棵藥草,看看它的根部,就能說出藥草的年齡。如人參的年齡,就是根據根部的大小、形狀來推斷的。

  二、為什么有些植物的莖中間是空的?

  從莖的結構看,莖最中心的部分是髓,有些植物髓占的面積很大,都是由一些很大的薄壁細胞組成,有貯藏養料的作用。

  有些植物,如小麥、水稻、竹子、蘆葦、芹菜等等,莖的中間都是空的,這是因為:這些植物的莖中央的髓部很早就已萎縮消失了。那么,莖中空對植物有利嗎?實踐證明是有利的。因為:植物莖中的厚壁組織和維管束,就好像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梁架,髓就好像是建筑物中的填充物。有了這些,就可以支持植物直立起來而不致倒伏。

  如果沒有髓,就像建筑物一樣,造成許多中空的工字形結構,它的支持力既大,又節省了材料。所以那些莖中空的植物是很不容易折斷或倒伏的。

  禾本科植物如小麥、水稻、蘆葦、竹子等是最先進的植物,所以大部分禾本科植物的莖都是中空的。

  有些農作物的品種也容易倒伏,是因為它們的機械組織不發達,就好像梁架沒有搭好似的。所以我們要選擇抗倒伏的作物品種,就像選擇那些堅固的梁架一樣。

莖的結構 篇11

  詳細介紹:第五章營養物質的運輸

  第二節莖的結構

  濮陽市第五中學李艷紅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看圖識記葉芽的各結構的名稱及作用。

  2.幼葉葉腋里的突起將來發育成什么?

  3.葉芽、花芽和混合芽的區別。

  4.側芽、頂芽是由葉芽中的什么發育成的?

  5.植物的頂端優勢原因是什么?

  6.莖的功能是_____和______,莖是由____發育成的。

  7.楊樹的頂芽屬于_____。

  8.下列關于葉芽的描述正確的是

  a葉芽中具有大量分生組織細胞b離生長點越遠的幼葉越早發育成葉

  c生長點及周圍部分將發育成頂芽d芽原基著生在未來枝條上節的位

  新課講授:

  1.關于引言:教師通過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

  [在實驗課上進行](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用掛圖說明篩管的結構。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與木質纖維對比學習。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第三章已講)。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木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教師根據自制教具或模型一層層地認識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課堂練習

  1.楊樹的莖由外向內的組成是

  a.表皮形成層木質部薄壁細胞b.表皮機械組織薄壁細胞維管束

  c.樹皮機械組織薄壁組織維管束d.樹皮形成層木質部髓

  2.木本植物的莖中,細胞具有分裂能力的結構時,它可使莖不斷加粗.

  a.樹皮b.形成層c.木質部d.髓

  3.木本植物的莖中髓的作用是______.

  4.木本植物莖的結構中,樹皮的內側部分叫

  a.髓b.形成層c.木質部d.韌皮部

  5.木本植物的莖中,維管束的構成是

  a.木質部髓b.木質部韌皮部c.木質部韌皮部形成層d韌皮部髓

  6.木質部的組成是

  a.木纖維導管b.韌皮纖維篩管c.木纖維篩管d.韌皮纖維導管

  7.韌皮纖維與木纖維的區別?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韌皮部中有支持作用的是_____,其結構與木質部中的____相似.

  2._____與_____都屬于輸導組織,但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消失而相通,且細胞內沒有______和_______,而后者通過______上的篩孔相通,是活細胞,前者主要運輸______,后者主要運輸_______。

  3.溫帶地區的樹木,由于形成層活動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形成_____

  和_____兩類不同的木材,相間排列而形成_______。

  4.鐵軌下的枕木,人或車輾過而不會折斷,其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a韌皮纖維b髓c導管篩管d木纖維

  5.木材中,木質部遠比韌皮部厚,是因為______向___分裂的細胞還比向____分裂的細胞多

  6.在樹木的年輪中,木質最堅硬的部分形成于

  a春季b春夏之間c夏季d秋季

  7.柳樹枝條可以柔軟下垂,因為它的莖內

  a只有韌皮纖維b只有木纖維c韌皮纖維發達d木纖維發達

  8.下列四種細胞中,屬于活細胞的是

  a導管b篩管c木纖維d韌皮纖維

  新課講授: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么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出示學習目標(1.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2.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比較。)及自學指導(自學課本p96—97,知道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并總結它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么?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么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于“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采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力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持作用夕卜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于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哇),促進莖干的粗壯。最后,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于學生記憶。

  草本植物莖

  木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木質部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呈筒狀

  莖的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課堂練習:

  1.單子葉草本植物莖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a韌皮部b木質部c表皮d機械組織

  2.草本植物莖的薄壁細胞屬于

  a分生組織b機械組織c保護組織d營養組織

  3.草本植物的維管束組成是

  a韌皮部木質部b形成層韌皮部

  4.在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中都具有的結構是

  a樹皮b韌皮部c篩管d韌皮纖維e木質部f導管g木纖維

  h葉綠體i形成層j維管束k薄壁細胞

  5.木本植物莖的維管束由組成,排列呈____,而草本植物莖中的維管束主要由組成,沒有_____,并且分散在________中間.

  營養物質的運輸莖的結構

莖的結構 篇12

  第五章 營養物質的運輸

  第二節 莖的結構

  濮陽市第五中學 李艷紅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設計

  本節課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看圖識記葉芽的各結構的名稱及作用。

  2.幼葉葉腋里的突起將來發育成什么?

  3.葉芽、花芽和混合芽的區別。

  4. 側芽、頂芽是由葉芽中的什么發育成的?

  5.植物的頂端優勢原因是什么?

  6.莖的功能是_____和______,莖是由____發育成的。

  7.楊樹的頂芽屬于_____。

  8.下列關于葉芽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葉芽中具有大量分生組織細胞 B離生長點越遠的幼葉越早發育成葉

  C生長點及周圍部分將發育成頂芽 D芽原基著生在未來枝條上節的位

  新課講授:

  1.關于引言:教師通過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

  2.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應采取實驗與教學同步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好一些植物的莖,有草本植物的莖(小麥、玉米),也有木本植物的莖(椴樹、楊樹、柳樹)。首先用準備好的材料,使學生明確木本莖和草本莖的區別(概念)。然后再以木本莖為例進行研究。研究的方法可采。

  [在實驗課上進行](1)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按步進行。首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小段(約5cm)椴樹莖,讓學生動手剝一剝莖的外皮,這一層是很容易剝掉的。再引導學生往里剝就不那么容易了,很硬。然后讓學生用刀片或豎刀把莖橫切,觀察莖橫切面的結構,并用解剖針扎一扎莖橫斷面,哪部分硬,哪部分疏松。

  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教師可以提問:①莖的結構可以分成幾部分?②最硬的結構在哪,最軟的結構在哪?③為什么會這樣?并組織學生討論。

  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教師對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易觀察的結構進行補充講解。如:關于樹皮,它的結構實際上是很復雜的。韌皮部是樹皮中的重要結構,它主要是由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的。教師用掛圖說明篩管的結構。強調篩管是由許多管狀的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的。這些細胞中含有細胞核和細胞質。上下連接的兩個細胞結合處叫篩板,上有許多小孔叫篩孔,篩管細胞之間靠篩孔進行物質傳遞,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關于韌皮纖維,可與木質纖維對比學習。關于木質部,可以與韌皮部進行對比講解。導管的結構可以復習提問,由學生自己說明(第三章已講)。木纖維的結構和功能可對比韌皮纖維,強調木纖維的堅硬、無彈性、強大支持力的特點。不同的植物莖中的木纖維和韌皮纖維的數目是不一樣的。如亞麻莖中的韌皮纖維很豐富,可以用來編織亞麻布和帆布,很結實。紅松的木材質地優良,耐腐蝕力較強,是建筑、車輛、造船、家具的上等優質用材。

  在講解形成層的結構和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木本植物的莖逐年生長、加粗,所以莖中肯定有些細胞具有產生新細胞的能力,那么這些細胞在哪里呢?學生可能回答不準確或不知如何回答,教師需進一步提示: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屬于什么組織?這種組織細胞具有什么特點,經過提示,學生會想起來,分生組織的細胞特點,這樣就可以在圖中找到形成層的位置了。形成層的位置決定了它能不斷地向外分裂產生新的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使莖逐年加粗。

  在學生掌握了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后,教師給出維管束的概念,并組織學生討論:木本植物的莖維管束呈什么狀態。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自制教具或模型說明維管束呈筒狀。

  最后,教師根據自制教具或模型一層層地認識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加深學生對莖結構的立體認識和記憶。

 。2)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發揮主動性。

  課前把實驗材料和用具都發給學生,課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想象力,讓他們想方設法把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弄清楚。課本可以做為參考依據,教師可以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幫助出主意、想辦法,并把握住學生的思路,使之朝著正確的方面進行。

  當然,對學生自己不能搞清楚的結構或不易發現的問題,教師也要進行說明、解釋和講解。但要注意,學生已經搞懂的內容,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①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可以不受故有框框的限制,想方設法觀察到莖的結構就可以。②經過學生自己“動腦”的操作,會更深一步地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課堂練習

  1.楊樹的莖由外向內的組成是( )

  A.表皮 形成層 木質部 薄壁細胞 B.表皮 機械組織 薄壁細胞 維管束

  C.樹皮 機械組織 薄壁組織 維管束 D.樹皮 形成層 木質部 髓

  2.木本植物的莖中,細胞具有分裂能力的結構時( ),它可使莖不斷加粗.

  A.樹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3.木本植物的莖中髓的作用是______.

  4.木本植物莖的結構中,樹皮的內側部分叫( )

  A. 髓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韌皮部

  5.木本植物的莖中,維管束的構成是

  A.木質部 髓 B. 木質部 韌皮部 C.木質部 韌皮部 形成層 D韌皮部 髓

  6.木質部的組成是( )

  A.木纖維 導管 B.韌皮纖維 篩管 C.木纖維 篩管 D.韌皮纖維 導管

  7.韌皮纖維與木纖維的區別?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韌皮部中有支持作用的是_____,其結構與木質部中的____相似.

  2._____與_____都屬于輸導組織,但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___消失而相通,且細胞內沒有______和_______,而后者通過______上的篩孔相通,是活細胞,前者主要運輸______,后者主要運輸_______。

  3.溫帶地區的樹木,由于形成層活動受氣溫變化的影響,形成_____

  和_____兩類不同的木材,相間排列而形成_______。

  4.鐵軌下的枕木,人或車輾過而不會折斷,其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A韌皮纖維 B髓 C導管篩管 D木纖維

  5.木材中,木質部遠比韌皮部厚,是因為______向___分裂的細胞還比向____分裂的細胞多

  6.在樹木的年輪中,木質最堅硬的部分形成于( )

  A 春季 B 春夏之間 C夏季 D秋季

  7.柳樹枝條可以柔軟下垂,因為它的莖內( )

  A 只有韌皮纖維 B 只有木纖維 C 韌皮纖維發達 D 木纖維發達

  8.下列四種細胞中,屬于活細胞的是( )

  A導管 B篩管 C木纖維 D韌皮纖維

  新課講授:

  1.第二課時開始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上節課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如木本莖的結構中維管束的作用?在莖的結構中有幾種組織、名稱?莖為什么能夠長粗?形成層的活動一年四季是否都一樣?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并為引出新課內容奠定基礎。

  2.新課引言:出示學習目標(1.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2.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比較。)及自學指導(自學課本P96—97,知道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特點,并總結它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在完成上述過程后,教師可以指著三年生木本植物莖橫切圖或投影片問學生:“這是幾年生植物莖橫切圖?”(如果沒有掛圖和教具可看書上彩圖八或尋找木菜墩)學生一般能夠答對是三年生的。追問為什么?也能提到“年輪”,當再問什么是年輪,年輪是如何形成的?一般就很難說對或說準了,需要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3.關于“年輪的概念與形成的原因”的教學過程 ,開始可組織學生討論有關形成層的活動情況,用實物(木菜墩)或掛圖、模型引導學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年輪的概念。同時要強調指出:年輪與年輪線不是一回事。年輪是木本植物莖橫切面上的同心輪紋。每一個同心輪紋是木本莖在一年中形成的木質部。因為形成層的活動受季候的影響,春夏季所生木質部色淡而寬厚,細胞大,壁薄,稱春材(早材);夏未至秋季所生木質部則色深而狹窄,細胞小,壁厚,稱秋材(晚材)。當年春材與秋材逐漸過渡,組成一輪,而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界線明顯,出現輪紋。年輪線只指春材與次年秋材之間的分明界線。根據樹干基部的年輪數,可推測樹木年齡。

  可以告訴學生,年輪的寬度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每因氣候、蟲害或其他因素一年內可產生若干假年輪。熱帶喬木常終年生長,多不具明顯的年輪。

  4.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教學,可采取與木本植物莖結構對比的方式進行,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具體過程:先讓學生觀察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圖片、莖橫切片、實物),認清莖的各部分細胞特點和結構名稱。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對比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和草本植物莖的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①草本植物的莖為何不能無限力加粗呢?②為何多數草本植物長不高呢?以便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草本植物莖結構的理解。同時可以補充說明:草本植物莖中的機械組織,除了有支持作用夕卜還有一定的柔韌性。如有的農村利用玉米秸編織成美麗的工藝品,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益。在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農業科學家很早就開始研究、培育優良的抗倒伏品種,避免由于機械組織的不發達,造成的糧食減產。實踐證明,一般小麥的株高在80~85cm最為合適,過矮也不利于小麥的生長和結穗。有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需施加一些矮壯素(多效哇),促進莖干的粗壯。最后,可讓學生整理出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在結構上的異同對照表,便于學生記憶。

  草本植物莖

  木本植物莖

  維管束組成

  韌皮部、木質部

  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

  維管束排列

  散生在薄壁細胞中

  呈筒狀

  莖的加粗

  不能逐年加粗

  可以逐年加粗

  課堂練習:

  1.單子葉草本植物莖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是( )

  A韌皮部 B木質部 C表皮 D機械組織

  2.草本植物莖的薄壁細胞屬于

  A分生組織 B機械組織 C保護組織 D營養組織

  3.草本植物的維管束組成是( )

  A韌皮部 木質部 B形成層 韌皮部

  4.在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中都具有的結構是( )

  A樹皮 B韌皮部 C篩管 D韌皮纖維 E木質部 F導管 G木纖維

  H葉綠體 I 形成層 J維管束 K薄壁細胞

  5.木本植物莖的維管束由( )組成,排列呈____,而草本植物莖中的維管束主要由( )組成,沒有_____,并且分散在________中間.

莖的結構(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生物進化的證據(通用6篇)

    周次周課時總課時數授課日期課題第二節課型新授學習目標1. 知道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化石;3.了解生物進化的解剖學證據。2. 了解生物進化的分子生物學證據。重點難點形成運用證據和邏輯進行研究和推測的思維方式。...

  •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精選4篇)

    課題第二節序號設計人使用者課型新授教 學 目 標知識與技能 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 酵母菌和霉菌(精選9篇)

    三、第二課時: 1.課前準備:①由教師介紹青霉和曲霉的簡易培養方法。布置學生在課前2~3天用橘子或陳舊的饅頭培養青霉或曲霉。②教師需要做的課前準備:要利用二次接種的方法培養較純凈的青霉或曲霉。...

  • 生物進化的歷程(精選15篇)

    周次周課時總課時數授課日期課題第三節生物進化的歷程課型新授學習目標1、 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進化歷程。2、 養成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使用比較的方法。3、 培養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科學的設想能力。...

  • 《人的性別遺傳》教學設計(通用5篇)

    一、基本說明1模塊 初中生物2年級 八年級3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屬章節 第七單元第二章第四節5學時數 45分鐘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能說出男女體細胞及生殖細胞中含有的...

  • 苔蘚植物(通用8篇)

    課題第六節植物界(第一課時)——苔蘚植物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1) 認識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劃分為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不同的種類(2) 了解苔蘚植物,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2. 能...

  •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精選8篇)

    教學目標:1、能說出動物在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2、能說出動物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特點。3、能說出動物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的情況。...

  •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通用4篇)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知識歸納、概括的能力;訓練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

  • 第一節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通用2篇)

    一、 教學目標 1、 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 列舉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3、 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 八年級生物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伊人久久久 | 男同网gv免费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综合 | 水野优香在线一区二区88 | A级毛片100部免费看 | 色欲av久久无码影院色戒 |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 | 亚洲女人天堂成人av在线 |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国产美女裸体永久无遮挡 | 亚洲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91 |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 麻豆爱爱| 欧美日韩视频免费看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手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国产欧美成aⅴ人高清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中文18 | 欧美五月婷婷 | 国产片av| 97伦片| 在线亚洲一区 | 九色97 | 国产瑟瑟视频 | 国内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鲁一鲁操一操 | 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 提莫影院AV毛片入口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 免费无遮挡色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免费毛片视频 |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国产妇女野外牲一级毛片 | 麻豆伊人 | 丝袜办公室秘书啪啪到哭 | 免费看国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