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學目標:
1.三角形全等的“邊角邊”的條件.
2.經(jīng)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體會利用操作、歸納獲得數(shù)學結論的過程.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條件,能運用“sas”證明簡單的三角形全等問題.
能力訓練要求:
1.經(jīng)歷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圖形能力、動手能力.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及其運用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并進行簡單的推理.
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對問題的共同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
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as).
教學難點:
尋求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
教具準備:直尺,三角板,圓規(guī),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提問
1.怎樣的兩個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sss)的內容是什么?
4.三個角對應相等的2個三角形是否全等?舉例說明。
二、導入新課
1.交流探究
已知任意△abc,畫△a'b'c',使a'b'=ab,a'c'=ac,∠a'=∠a.
把畫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觀察這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
作法:(1)畫∠da'e=∠a
(2)在射線a'd上截取a'b'=ab,在射線a'e上截取a'c'=ac
(3)連接b'c'
用上述方法畫出的△abc與△a'b'c'全等
在紙片上按上述方法作圖,做好后讓學生剪下,觀察這兩個三角形是否重合。
2.交流對話, 獲得新知
從中你得到什么結論?
邊角邊定理: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稱“邊角邊”或“sas”)
3.應用新知,體驗成功
(1)如圖,ab=ac,f、e分別是ab、ac的中點
求證:△abe≌△acf.
證明:∵f、e分別是ab、ac的中點
∴af= ab ae= ac(中點的定義)
∵ab=ac
∴af=ae
在△abe和△acf中
af=ae
∠a=∠a(公共角)
ab=ac
∴△abe≌△acf.(sas)
(2)例2如圖有一池塘要測池塘兩端a、b的距離,可先在平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和b的點c,連接ac并延長到d,使cd=ca,連接bc并延長到e,使ce=cb.連接de,那么量出de的長就是a、b的距離,為什么?
分析:如果能證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
證明:在△abc和△dec中
cd=ca
∠acb=∠dce(對頂角相等)
cb=ce
∴△abc≌△dec(sas)
∴ab=de(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
總結:證明分別屬于兩個三角形的線段或者角相等的問題,常常通過證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來解決。
(3)再次探究,釋解疑惑
我們知道,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由“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的條件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