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精選13篇)
公開課-- 篇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西師版第十冊第39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從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成功的體驗。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具學具】
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可展開)。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誰來說說什么是它們的表面積?
出示一個長方體,指名摸它的表面。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的特征,也會計算每個面的面積,今天就運用這些知識來計算它們的表面積。
二、探究學習
1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1:制作下面這樣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師:請大家想一想,這道題實際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4人小組合作完成這個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匯報交流計算情況,教師總結學生的不同算法,點撥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生1:我們組是這樣算的:842+452+852=184cm2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
師:你能把這種求表面積的方法歸納一下嗎?
生:長寬2+長高2+寬高2。
生2:我們組是把6個面的面積分別算出來后再相加。
生3:我們組是先算“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積,再乘2就可以了。即:(84+45+85)2=184cm2。
師:為什么求出這3個面的面積和,再乘2就可以了?
生:長方體6個面可以分為3組,相對的面相等,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盒子的一半,再乘2就可以了。
師:你能把這種求表面積的方法歸納一下嗎?
生:(長寬+長高+寬高)2。(師板書)
師:觀察真仔細,歸納能力真強。
師:在這些方法中你認為哪些比較簡便?把你喜歡的方法給同桌交流交流吧。
2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通過大家的積極思考,我們學會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想一想,正方體的表面積又怎樣算呢?
出示一個正方體,讓學生自主探索方法。
匯報交流。
生1:我是把6個面的面積加起來。
生2:我是用(長寬+長高+寬高)2的計算方法來做的。
生3:我覺得只要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再乘6就可以了。
師:能給大家講講你的想法嗎?
生: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都是相同的。
師:你能把這種求表面積的方法歸納一下嗎?
生: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第2題。練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然后集體評析。
2練習十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討論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公開課-- 篇2
<公式*聯想*表達>
授課者: 張 勤
授課班級:三明四中初三(5)
教學目的:
1、由\"公式\"引發聯想,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2、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
一、課前三分鐘:
[生] 按照號數輪流 《我看ABC-------》
(話題訓練:就26個英文字母之一展開合理想象)
[生] 點評
二、活動過程 :
(一)導入 :打出課件:
數字笑話:
A、一天0和8在街上相遇,0不屑地看了8一眼,說:\"胖就胖唄,還系什么褲腰帶啊!\"
B、0對5說:\"你該把肚皮收收了!
C、0碰到9,(大吃一驚):\"哎,兄弟,怎么截肢了?\"\"
D、學生猜:
0碰到 ( ) ,很同情地說:\"哎,怎么拄上雙拐了!\"
師:瞧,\"0\"多有意思!(創見)
這節課我們也好好表現一下,怎么樣?
打出課件:
公式*聯想*表達
--------作文活動課
(二)、準備階段:
師:我們先做一個小小的練習,造一個句子
\"我由_____想起了_________\"。
下面請同學們把造好的句子念出來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 ] 發言
師:贊評
(二)醞釀階段:
打出課件:
W=X+Y+Z
師:知道這是什么?
[生]:一個公式。
師:數、理、化有關這方面的公式多嗎?請舉例一下。
[生]:多------
師: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否對這個公式有個認識。
[生]:思索。
師:這個公式可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學的定理公式,而是偉大的自然科學家愛因斯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簡潔明了地表述他對一個重大人生問題的感悟。你們知道他賦予這些字母怎樣的新意嗎?
W代表成功
X代表勤奮 Y代表方法 Z代表惜時
課件顯示:
成功=勤奮+方法+惜時
讓我們齊讀一遍,共同感受一下它深刻的內涵。
[生]:齊讀。
(三)、成熟階段:
師:一個簡單的公式能夠表達出如此深刻的含義,這多么有趣啊!
下面我們來試試進行公式演化的訓練,并由此進行聯想。
打出課件:
1+1=1
師:這個公式從數學上講能成立么?
[生]:不能。
師:可在現實生活中卻能成立,能解釋得通,而且有其獨特的表達效果。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夠表達些什么含義?
[生]:思考討論。
提問回答:
師:評議。
備份課件打出:
A、一個南半球加上一個北半球就是我們的整個地球
B、兩根筷子合力能夾起一個雞蛋
C、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
D、兩個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體的強大力量
師歸納:這說明只要我們轉換思維方式,展開豐富聯想,一定能賦予一個簡單的公式許多生動有趣的含義。
那么就請大家展開豐富聯想,列出你們感悟最深的公式來吧。
[生]:思考。
[生]:發言交流。
師: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
插入課件一:
7-1=0
中考有7門, 我語文成績不好,若再不努力追趕,即使其他成績再好,也是白搭,這叫 \"前功盡棄,一切趨于零。”所以我必須要加倍努力學好語文迎頭趕上。
師問:這位同學的公式好不好?好在哪?
[生]評:這位同學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所列的公式賦予了很實在的內容,可謂恰如其分。
課件二:
1>3
一個和尚有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啟示我們要團結和作,齊心協力。
師問[生]評:的確很不錯。聯想十分巧妙又有意義。
師:好,我們再來聽聽同學們的發言。
[生]:交流。
師:評。
(四)、歸納小結:
打出課件: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讀書是作文的向導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聽了同學們的發言,真令我感嘆不已。本來枯燥無味的公式卻能讓大家賦予豐富的內涵,同學們的想法很了不起啊!
作文就是表現生活的,要表現生活,就必須要認識生活,而認識生活,靠的是我們對生活的感悟。善于感悟的人,聯想、想象力一定是很強的,那么他寫作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布置作業 :
寫作:以本節課的內容或你所列的公式為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教后記]:
*學生是課堂的真主人,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空間。
*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是要重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有序循進地開展教學,捕捉帶規律性的思維激發點,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注重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提高學生深刻思想內涵的賦予,既教作文又育作人。
*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性,自主聯想自主表述、思維訓練的科學性。
<公式*聯想*表達>
公開課-- 篇3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情感,體會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領會戰士們對彭德懷的愛戴之情。
4、學會抓關鍵詞句體會彭德懷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關鍵詞句體會彭德懷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
1、 同學們,前不久我看到了一篇令我心靈震顫的文章,今天我把它的片段帶來和大家一同分享。(課件出示張愛萍寫的《一個真正的人____________深切懷念彭德懷同志》文章片段)
這篇文章是張愛萍在彭德懷逝世多年后寫下來的,相信它一定能讓我們有所觸動。誰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說說你讀后的感受?
2、為什么張愛萍在彭德懷逝世多年后仍然這樣懷念他?為什么我們讀了文章后會有這樣的觸動呢?今天,就讓我們借紅軍長征時的一個故事,一起走近彭德懷。(板書課題)
3、學貴有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設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以亢奮的心情進入新知的探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
2、說說課文圍繞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三、巧妙點撥,自讀感悟
1、彭德懷和大黑騾子朝夕相處,征戰沙場,深埋在他心底的是對大黑騾子的關心和疼愛。這份愛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請你認真讀課文,畫出體現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的句子,邊讀邊在旁邊簡單的寫上自己的體會。
2、抓關鍵語句,品讀彭德懷的“愛騾之情”。
(1)有人說:“讀書給人智慧,給人靈氣。”你們從哪些語句看出他愛大黑騾子?誰來讀讀你勾畫的語句,并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以下按學情展開)
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說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一直看著它吃完。
你體會到了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之間朋友似的友情,從哪幾個詞語特別能感受這份愛?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這份真摯而含蓄的愛嗎?
彭德懷背過臉去。你從“背”字讀懂了什么?對,就這短短的七個字,卻是那么意味深長,動人心弦。一個簡單的動作,正是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的體現!
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讀了這個句子,你認為,在彭德懷的眼中,大黑騾子是什么?誰能把這種愛與不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你從他的發火體會到了什么?對,他發的火越大,越能看出他對大黑騾子的不舍,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體會這份愛!
通過同學們踴躍的發言和各自深切的感受,讓我們在這些句子中體會到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這是多么深沉的愛啊!現在,帶著你們各自的體會再讀一讀這幾個句子,體會這份愛騾之情。
(2)抓關鍵語句,品讀彭德懷的“愛兵之情”。
學到這里,老師心中有一個疑問,你知道是什么嗎?對,既然彭德懷那么喜愛大黑騾子,為什么還要殺了它呢?快速瀏覽課文1-3自然段,用一句話說明原因。
(課件出示)
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栓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員們說:“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自讀此句。
要殺大黑騾子了,此時他的心情真的平靜嗎?能談談你的體會嗎?
是呀,此時,復雜的情感交織于彭德懷的內心,愛兵如子的他,眼見戰士們沒有犧牲在戰場上,而是每天近百人活活餓死在草地上,這怎能不讓他心痛呢?所以,他深情地說____________(師生引讀此句)
然而,殺了大黑騾子,他忍心嗎?在多年的征戰中,他早已把大黑騾子看做出生入死,任勞任怨的戰友,此刻,卻要在他的命令之下,永遠地離開他。他多么不舍啊,但是,只要有食物吃,就能多一顆革命的火種,多一份希望,讓革命走向勝利。所以,為了革命的勝利,他深情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師生引讀此句)
一邊是心愛的大黑騾子,一邊是同生共死的戰友,舍去哪一邊都是如同割去自己的心頭肉,彭德懷內心復雜的情感撕扯著他的心,但是,看著戰士們一個個倒下,他怎么忍心呢?所以,他他深情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師生引讀此句)
從他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我們可以看出,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
(3)抓關鍵語句,品讀彭德懷與戰士的“互愛之情”。
在多年的征戰中,大黑騾子只贏得了彭德懷對它的愛嗎?戰士們對它的愛,你們體會到了嗎?(學生聯系自己找到的語句談體會)
戰士們多么不忍心殺掉大黑騾子啊,讓我們再次聽一聽哪發自內心的無聲請求。
(課件出示)
槍聲沒有響,誰也不愿意開槍。
10分鐘過去了,沒有誰下得了那個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預感到了什么,集體嘶叫了幾聲,又都默默地低下了頭。
20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
這分分秒秒里凝聚著戰士們對大黑騾子的愛,更凝聚著戰士們對誰的愛?戰士們愛大黑騾子愛得那樣不舍,對彭德懷愛得那樣真誠,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再讀此部分。
(4)走進人物內心,品出彭德懷的“痛苦之情”。
在生活中,20分鐘瞬間即逝,然而此情此景卻是那樣漫長。彭德懷理解戰士們的愛,但多耽擱一分鐘,就又會有許多戰士悄然逝去。所以,他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情感,雙手叉在腰間吼道_______________
(出示課件句子):
“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 彭德懷雙手叉在腰間怒吼道。
學生齊讀,你能體會彭德懷此時心情怎么樣?
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此句。
槍聲終于響了,讓我們一起走入長征,感受這令人揪心的一幕。
(課件播放影片中彭德懷槍殺大黑騾子的鏡頭)
影片后出示句子:
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同學們,一個馳騁沙場,橫刀立馬的大將軍,竟對這頭騾子致以最高的禮遇,讓我們看到他對大黑騾子哪難以割舍的愛,也感受到他的俠骨柔情。這么一段打動我們內心的文字,怎能讓六個小圓點戛然而止?你認為可能省去了哪些內容?此時此刻,他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千言萬語都凝聚在這個動作中。(再讀此句)
(5)觀看課件,品讀彭德懷與戰士的“同甘共苦之情”。
同學們,在這篇文章里,我們感受到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愛得那樣深情,愛戰士們愛得那樣堅定;戰士們愛大黑騾子愛得那樣不舍,愛彭德懷愛得那樣真誠。我們在這份愛中感動,在將軍與士兵的這種互愛中,我們體會到彭德懷和戰士們之間有一種什么精神?(同甘共苦的精神)
(課件播放紅軍艱難行走在草地上的鏡頭,教師動情講述:)
正因為有著愛兵如子、和戰士們生死與共的將軍,才讓士兵們有了鋼鐵般的意志;正因為有著這樣一支將軍愛士兵,士兵愛將軍,官兵團結,同甘共苦的隊伍,才能翻過飛鳥無跡的雪山,才能走過被稱為“死亡沼澤”的草地,才能像鋼鐵一樣堅不可摧,勢不可當,才能有了戰無不勝的力量,才能取得一個個勝利!所以,我們要驕傲地宣布:(課件出示句子)
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
還會屬于誰呢?
全班齊讀句子。
讓我們用自豪的聲音向全世界吶喊──(再次朗讀此句)
的確,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采用“以讀為本,感悟真情”的方法,讓孩子們邊讀邊圈畫,抓住一字一詞一標點來多元感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交流內心感受,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走進彭德懷復雜的內心,只有沉浸在文本中的閱讀才能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
四、頌揚完美人格
同學們,此時此刻,這位愛兵如子,與戰士們同生共死的彭德懷就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對他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閱讀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語文帶給他們的快意。使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激情。]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今天,我們了解到了一位愛兵如子,與戰士們同生共死的彭德懷,此時此刻,你明白張愛萍為什么在彭德懷逝世多年后,仍然這樣深切懷念他了吧?的確,正如張愛萍所說:彭德懷是一個真正的人,是一個大寫的人字的人!我們有這樣一位元帥,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他的偉大風范將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彭德懷同志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板書設計:
教材分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記敘了紅三軍團過草地時,部隊斷糧,為了解決部隊斷糧的燃眉之急,彭德懷將軍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殺掉給戰士們充饑的事。大黑騾子是彭德懷將軍最鐘愛的坐騎,但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彭德懷忍痛命令槍殺了它,這樣一位愛兵如子的將領形象便展現在讀者眼前。文章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高貴品質,贊揚了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教學對象分析:
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故事的情節不成問題,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呢?為此,我根據學生具有對彭德懷品質的情感認同,但苦于沒有危急時刻的生活體驗而難以真正理解彭德懷的行為的特點,選擇時機適量運用多媒體手段來適應學生特點,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學中應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遵循這一教學理念,本課教學將著眼整體,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領學生在自主探究,朗讀與靜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感悟: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把感悟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體驗、主動地領悟。學生在朗讀體會中產生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自得充滿靈性的感悟,進行樂此不疲的探索,充滿激情的進行價值創造,學生的喜悅在體驗中被喚醒。孩子們就能把他們的聰明才智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公開課-- 篇4
指導思想:
語文來自于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讓學生在品味生活的快樂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
一. 活動目標
①通過此次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語文。使學生分認識語文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引導學生探討人名、街頭巷尾店名、廣告語和社會生活中的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形成從生活中學語文的習慣。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寫出自己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二. 活動重點
①搜集資料、歸類整理并展示。
②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三. 課前準備
①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學生可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進行。
②搜集調查資料,分組篩選、梳理,把同屬于一類型的資料編在一起。
③將同一類型的資料整理成powerpoin講稿。并將小組資料編成小冊子或手抄報在班上黑板報上展示。
四.活動過程
1.導入 語
2.學生活動
① 探討“名字里的學問”。
②街頭巷尾:
將店名、招牌、標語的用語分類,闡明自己觀點。欣賞優秀的店名。
③個性廣告小品趣味無窮。
④網絡新語言、新流行語等。
五.教師總結
①充分肯定同學們的實踐,對于同學的思考給予高度贊譽。
②布置作文,任選一題,按照要求寫作。
公開課-- 篇5
九堡中心幼兒園:方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不同造型的西瓜皮進行聯想。
2、根據教師提供的句型進行替換、創編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實物:半個西瓜皮、三角形西瓜皮、半月形西瓜皮;三種造型西瓜皮圖片人手一張。
小動物卡片、鉛畫紙若干、蠟筆、糨糊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對西瓜皮進行初步想象。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不同造型西瓜皮)這些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傘、屋頂、橋……)
二、把西瓜皮和小動物聯系在一起,并創編兒歌。
師:西瓜皮會變魔術,瞧!它變成了什么?(秋千),誰在上面玩呀?(小熊……)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西瓜皮,變秋千,小熊用它蕩秋千。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西瓜皮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后想一想,哪個小動物會用它來干什么?幼兒自由想象并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請個別幼兒講述。如:西瓜皮,變帽子,小兔用它遮太陽;西瓜皮,變雨傘,小貓用它來撐傘;西瓜皮,變小橋,小狗用它來過橋;西瓜皮,變籃子,小羊用它裝青草;西瓜皮,變翹翹板,小貓小狗翹啊翹。
三、引導幼兒記錄自己的想象,小組合作創編《會變魔術的西瓜皮》的連環畫書。發給每張幼兒一張鉛畫紙,讓幼兒把自己聯系好的小動物和西瓜皮貼在上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添畫,然后每個小組在教師的幫助下把做好的紙張訂在一起,變成一本自制的連環畫。
公開課-- 篇6
一、談話導入,走進園子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十八課(引讀課題) 課文節選自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回憶錄《呼蘭河傳》,在原文中她深情地寫道:(出示句子,指名讀: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2.是什么原因讓作者對童年的后園念念不忘?讓我們一起走進園子 3.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二小節,從中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 二、一入園子,體會景物自由 1.往這個園子里再走近一些,你發現哪一節也是直接寫這個園子的?(課文13段) (出示課文13段)請同學們放聲讀一讀,讀著讀著,什么感覺撲面而來? 2.自由交流(生動、熱鬧、一切都活了、園子有了自己的生命、自由等)板書:自由 (引所,出示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3.這一節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份自由呢?(出示“倭瓜愿意……也沒有人管”) (1) 談談感受(農作物愿意怎樣就怎樣,非常自由) (2)這里一連用了多少個“愿意”啊? 那么多的愿意中讓你感覺到什么?(植物的生長沒有限制,無拘無束,十分自由) (3)發現了嗎,這一節中蕭紅還一連用了10個“就”,有人認為重復啰嗦了,你覺得呢?(表示園子里一切是隨意的,自由的) (4)這里還用來一個什么句式?(是排比的句式“愿意…就”) 有什么作用?(加強語氣,表現了強烈的自由) (5)誰來讀一讀(指導朗讀:蕭紅的文字很樸素,很普通,但是帶上了當時的心情,讓我們感覺到的就是兩個字——自由) 4.小結:園子里的景物充滿了自由(指板書說),難怪作者喜歡待在祖父的園子里,因為那里……(返回中心句,引讀句子) 三、二入園子,體會人物自由 1.同學們,在這個園子里,農作物是自由的,仿佛連空氣都彌漫著自由那么園子里的我在做什么呢? 師生合作說: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就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種,(我就下種);祖父休息,(我就休息);祖父鏟地,(我就鏟地);祖父喝口水,(我就喝口水);祖父澆菜,(我就澆菜);祖父抽煙,(我就……) 2.作者的描寫讓你有什么感覺?(感覺到我的天真、童趣、淘氣、自由) 3.我們都感受到了作者在園中的快樂和自由(板書:自由)其實這就是課文的第二部分,在這部分敘述中,最可貴的是細節!(板書:細節描寫)老師建議你們靜心默讀5—12小節,從哪些細節描寫中你體會到了“我”自由?可以在關鍵詞語下圈圈畫畫,寫下點滴的感受 4.交流學習 (1)摘黃瓜、追蜻蜓(出示課文11段) 抓住摘黃瓜、吃黃瓜、丟黃瓜、追蜻蜓以及4個“又”字體會我在園內沒一刻是停的,無拘無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澆菜(出示課文12段) 關注動作描寫:搶,拼,揚,喊 學生表情朗讀“搶”“揚”等語句 過渡:喊出的是下雨,喊出的還是作者內心的(自由、痛快) 那是誰給了我這份自由?(祖父)你是從哪個細節中讀出來? (3)從我和祖父的對話中,體會到自由(出示課文5~10段) 學生抓動作、神態來談讀讀對話中幾處出現笑? ①(“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我明明做錯了事,祖父卻是大笑這笑讓你感覺到什么? ②(“還在笑”)笑完之后,還喊我過來說給我聽,這笑中還包含了什么? ③“大笑起來,笑得夠了,還在笑”如果概括成一個字,祖父的笑就是對我的(愛) (學生分角色讀我和祖父的對話部分課文5~10段) 5.有了祖父的笑,祖父的愛,我才可以在園子中縱情嬉戲、隨心所欲,在他暖暖的微笑中,我自豪地歡呼(出示、齊讀中心句) 四、三入園子,體會心靈自由 1.童年的園子是我自由的天堂! (出示課文13段,師生合作讀) 此情此景(出示中心句,引讀) 2.作者的描寫也是自由的,分別出示句子,指名讀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他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個語段中,在這四句話中有一個字多次出現,那就是“天”(點紅“天”)作者為什么反復提到“天”? (預設:天無邊無際,是遼闊的,沒有限制,很自由,園子里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是自由的,心像天空一樣,心是自由的;一個心靈自由的人,心空像天空一樣廣闊,博大,深邃,她的心裝得下天地,這才是心靈的自由) 3.學到這,你覺得這段還僅僅是在寫景物的自由嗎?(板書:自由) 4.知道這種巧妙的寫法叫什么嗎?(板書:借景抒情 ) 5.有心靈的自由,才有景物的自由,才有文字的自由不難想象,當蕭紅寫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她的表情會是怎樣的呢?入情地讀讀充滿靈性的文字(配樂朗讀課文13段) 6.引讀第十四小節等著等著,等她醒了,她又會鬧出什么好玩的來呢?請你借課文寫倭瓜、黃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寫法,來學著寫寫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好玩的事要會借用課文中特別的寫法,句式有點變化更好 7.全班交流 五、駐足園子,體會精神自由 1.《我和祖父的園子》真是充滿自由和愛的樂園,蕭紅的童年生活真是如此快樂嗎?其實蕭紅一生悲苦,8歲喪母,父親因她是女孩歧視她,繼母更不喜歡她唯有祖父的愛溫暖了她的童年 2.(出示課文1段 )現在我們回顧課文的第一段,齊讀 同學們,我的父親、祖母、還有其他很多人也都住在這小城里,為什么偏偏說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 3.現在你知道為什么作者對這個園子念念不忘?(園子帶給她快樂、自由、溫暖,園子里保存著蕭紅的歡樂,保留著對祖父的懷念) 一想到園子就會想到我的祖父,(指板書)就會想到祖父給予我的愛,想到祖父給予我的心靈的自由,所以說這是(引讀課題)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讓我們輕輕走出這個園子,回眸它的時候,它是那樣的地充滿生機、充滿愛與自由而這個自由的天地只屬于蕭紅和她最親愛的祖父因此,多年后她在回憶錄中深情地寫道:(出示: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2.讓我們最后深深地注視著這個園子,深情地與它告別——我和祖父的園子 3.有愛的天地真好,有自由的天地真好,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天地呢?想一想,課后寫下來,和同學們分享 板書設計: 18 我和祖父的園子 自由 自由 自由 (細節描寫) (借景抒情)
公開課-- 篇7
《師說》是中學語文的傳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師說》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師說》教案[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掌握了文中字詞句的含義。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習課文思路,在此基礎上,當堂背誦全文,希望同學們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二、檢查朗讀或試背情況
三、研習課文
1.研習第1段 (1)教師范背第1段。(2)提問:本段可分為幾層?概括每層大意。(明確:本段可分三層:前兩句為一層,總說教師的職責;三、四兩句承“解惑”,談從師的必要性;最后三句承“傳道”,談擇師的標準,即以“道”為師)
(3)提問:本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 明確:本段運用了下定義、作結論的方法來說理。文章一開頭就斷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并下定義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接著從這個定義出發,由“解惑”說到“從師”。經過一番推論,又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這其間層層銜接,環環相扣,一氣貫通,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2.重點研習第2段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課文。
(2)提問:本段內容可分幾層,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明確:本段可分三層,即三組對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恥學于師”的流俗。作者先以“古之圣人”和“今之眾人”進行對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結論;再以擇師教子和自身“恥師焉”作對比,得出了“小學而大遺”的結論;最后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度進行對比,揭示了尊卑貴賤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現象,發人深思)
(3)學生默讀課文,畫出議論或抒情的句子,想一想,作者借以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點撥:如下列兩句:①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②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①句重點在感嘆從前,表遺憾之意。②句重點在悲嘆現在,抒發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感,比①句遞進了一層,給人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之感。
再如下列三句: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惑矣”和“吾未見其明也”。③其可怪也歟!本段的三組對比,每組對比都把著眼點放在后面的對象上,針對這些現象,作者都給予不同的評價。①句是對“圣益圣,愚益愚”做出的評價、推測,質疑的語氣中含著十足的肯定成分。②句是對“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小學而大遺”現象的評價。“矣”“也”表示肯定語氣,明確責備認識的錯誤和做法的不明智。③句用強烈的感嘆語氣,對“士大夫之族”的錯誤行為作了猛烈的諷刺,表達了作者對“士大夫之族”的強烈不滿。
3.具體研習第3段
提問: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做出了什么論斷?
明確: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闡述了師道、師生關系,做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的論斷。這個論斷,既是對前面有關從師學習態度的申述,也是師生關系、師道關系的新概括。該思想表現了一種動態觀,用相對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師生關系,將老師和學生之間那條人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對自古以來“師道尊嚴”的傳統提出了挑戰。
4.具體研習第4段
(1)提問:韓愈為何要給李蟠寫這篇文章?原因有幾條?
明確:概括地講,原因只是“余嘉其能行古道”;具體分析,應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好古文,文藝經傳皆通習之”,一是“不拘于時,學于余”。
(2)提問:為什么李蟠能做到以上兩條,就值得韓愈為他寫這篇文章?結合背景與原文去分析。
學生思考后,明確:先說“不拘于時”。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無論學業如何都可做官,因此都恥學于師。而李蟠能不受時俗限制,不管對方身份如何,甘愿從師學習,這正是作者在首段提出的“師道”主張的體現,也正是作者贊許的不管“年之先后”“無貴無賤”的“師道”精神。再說“好古文”。這里的“古文”跟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中的“古文”內涵是一致的,指的是先秦兩漢的文章,也就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李蟠“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其實就是在傳承儒道,弘揚儒家思想,當然就更值得稱贊了。由此看來,李蟠是韓愈古文運動思想的忠實實踐者,所以韓愈才“作《師說》以遺之”。
5.由以上分析,談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中“師”“道”的實際內涵及關系。
學生思考討論后,明確:文中的“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老師,不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的“彼童子之師”,而應是“傳道受業解惑”的人。這里的“道”從后文看,應是“六藝經傳”即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師”是掌握“道”的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6.根據以上內容層次的分析,學生自由背誦課文。
四、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齊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探究閱讀
一、 探究課題:如何認識《師說》的中心論點。
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提供參考例子。如:1.文章有一個中心論點(節選)(黃德燾)
《師說》由李蟠“不拘于時,學于余”(第四節)而提出一個要不要從師的問題。作者的基本看法和主張是:要從師,要大力提倡從師。這,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第一節提出:一個是回答“為什么要從師”的“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一個是回答“怎樣從師”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接著在第二節、第三節加以分析,給以解決的辦法。分析論證“為什么要從師”和“怎樣從師”,目的只有一個:要從師,要大力提倡從師!“要從師”“要大力提倡從師”真是“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它貫穿全文的始終,是全文的一個“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 “古之學者必有師”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兩個論點都沒有貫穿全文始終,都不是全文的“綱”,都不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所以,《師說》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2.可以把分論點綜合起來(節選)(呂其憨)
《師說》一文提出了兩個分論點,即“古之學者必有師”和“圣人無常師”。全文可分兩部分,1~3段為第一部分,第4段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兩小層,1~2段為一層,第3段為一層,分別提出并論證了一個分論點。《師說》的中心論點也可以概括為:文章明確指出,必須恢復儒家(或古代)的從師之道。
“古之學者必有師”在《師說》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它只是一個話題的切入點。由“古之學者必有師”引出老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因為“人非生而知之”不能無惑,那么要解惑,就必須從師。接著闡述從師的原則,即提出中心論點“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是故”一詞就表明“古之學者必有師”是為中心論點的出現服務的,它應從屬于中心論點之下。“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個話題切入點獨運匠心,中心論點是“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二、課文補注
1.“古”的時間,“古”是文中樹起的一面鑒古以戒今的旗幟。舉凡“古之學者”“古之圣人”“能行古道”之所謂“古”者,究竟指何歷史時期,須從“今”說起。本文為李蟠而作。由李蟠是唐德宗貞元十九年進士,推知本文當在前幾年即作者年約35歲時所寫。按文中例舉的孔子和“六藝經傳”,都是“古”之影響最大者:孔子,春秋時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六藝”,非指奴隸主階級教育子弟的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乃指《詩》《書》《易》《禮》《樂》《春秋》六部儒家經典,因其后連用了“經傳”。僅《春秋》一經就有三傳分行: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的《左氏傳》,戰國時齊人公羊高的《公羊傳》,魯人谷梁赤的《谷梁傳》。另按《師說》系作者體現古文理論的代表作之一,自以反對六朝以來的浮艷風,提倡先秦兩漢文章傳統為創作宗旨。再按作者倡導古文運動時自稱“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答李翊書》),稱“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進學解》),至此,文中“古”所指時間昭然若揭:先秦兩漢。
2.“師”的形式,文中為論證“學必有師”的論點,在確定“能者為師”的前提下,先后列舉“師”的三種形式。
(1)問經式。17歲的李蟠“好古文”,向韓愈請教“六藝經傳”。聯系前文對所擇“童子之師”愚妄做法的否定,便不難斷認這是本文從師的主證形式。
(2)學藝式。“巫、醫、樂師、百工”各具專門技藝。只有師傅弟子“不恥相師”,取長補短,才能使技藝精益求精,漸臻佳境,有所發明創造。這是本文從師的旁證形式之一。
(3)交游式。文引《論語·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話,就隱含交游“擇善而從”之意。自敘:“所與交往相識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與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或以事同,或以藝取,或慕其一善。”(《與崔群書》)。這是本文從師的旁證形式之二。
3.“君子”的所指
古籍中所謂“君子”,西周、春秋時指貴族、做官的人,如《書·無逸》言“君子所其無逸”,孔穎達疏引鄭玄曰“君子,止謂在官長者”;春秋末年以后,漸指有道德和才能的人,如《荀子·勸學》所引“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而本文中所提“君子”,顯然不屬后者,連同前文“士大夫之族”“眾人”(不含“巫、醫、樂師、百工”)者流,原不過是“恥于從師”的不同稱呼而已,均指“世祿之家”——世代相承的官僚地主。
4.“圣人”的涵義
文中兩處出現“圣人”的字眼。第一處和“眾人”對文的“圣人”,泛指古代統治階級所推崇的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包括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這源于作者在《原道》中特創的圣人傳道的歷史“道統”:“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而作者對這個道統中的“圣人”訓為“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圣一也”。第二處“圣人無常師”的“圣人”,專指下文用作例證的孔子,乃儒家定于一尊以后的特稱。
三、課文析讀,復興儒學,闡發“道”義
連清霖的觀點: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使盛唐時代強大繁榮、昂揚闊大的氣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藩鎮割據、佛老蕃滋、宦官專權、民貧政亂以及吏治日壞、士風浮薄等一系列問題,整個社會已處于一種表面穩定實則動蕩不安的危險狀態。面對嚴峻的局面,一部分士人懷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慨然奮起,思欲變革,以期王朝中興。與強烈的中興愿望相伴而來的,是復興儒學的思潮。韓愈、柳宗元將復興儒學思潮推向高峰。韓愈最突出的主張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統,越過西漢以后的經學而復歸孔、孟。韓愈由于幼年的家庭教養和天寶以來復古主義思潮的影響,從青年時代起,就以孔孟之道的繼承者和捍衛者自居,聲言“使其道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而萬萬無恨。”(《與孟尚書書》)當然,韓愈弘揚儒家道統的基本著眼點在于“適于時,救其弊”(《進士策問》其二),解救現實危難。在韓愈看來,當時最大的現實危難是藩鎮割據和作為儒家思想的對立面的佛老蕃滋。圍繞這一核心,韓愈撰寫了以“原道”為代表的大量政治論文,明君臣之義,嚴華夷之防,對藩鎮尤其是佛老進行了不遺余力的抨擊。
韓愈推崇儒學,力排佛老。而當時恥于從師的社會風氣的出現,是受了佛教的影響。佛教自漢代傳入,至唐代盛極一時。據皮日休《文藪·十原系述·原化》記載,當時人們對西域來的佛教徒“舉族生敬,盡財施濟”,“慕其風蹈其稛者,若百川蕩滉不可止”,可見佛教流行的盛況。佛教主張與儒家教條是針鋒相對、水火不容的。因而信仰佛教愈深,背離儒教愈遠。佛教既廣為人們信仰,那“有言圣人之化者,則比戶以為嗤”的社會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師道的被毀,也就成為事之必然了。佛教得寵而向儒教挑戰,儒教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于是儒教之中堅出而排佛,韓愈就是代表之一。聯系這些言語情景進行分析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師說》第三段所舉歷史名人對象,是當時備受尊崇的圣人孔子,作為論證就有極大的說服力,也足見作者另意所在。所舉事情“圣人無常師”“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既說明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也說明了從師學習的原則,而且為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提供了佐證。
韓愈認為教師的職責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主要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是封建的倫理道德制度。“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原道》)“業”就是承載這一思想的儒家的經典著作。“惑”就是學習這些著作時碰到的疑難問題。“傳道”“師道”的目的是維護和鞏固當時的封建秩序。《漢書·儒林傳》說:“古之儒者,博學乎六藝之文。六藝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正道,正人倫,致至治之成法也。”李蟠“六藝經傳皆通習之”,“能行古道”,其實就是在傳承儒道,弘揚儒家思想,當然就更值得稱道了。何況,李蟠的“通習”,也與“今之眾人”的“恥學”和“童子”的“小學而大遺”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恥學”是糊涂的,“小學”是不明智的,應該反復學習研讀的是“六藝經傳”,是儒家的經典,是“道”的載體。無疑,從語境角度解讀《師說》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是把“傳道”“師道”“能行古道”等等“道”義作為理解的重點。準確把握“道”的實際內涵是“儒家思想”,要從“傳道”的角度去認識韓愈反對流俗見解的巨大勇氣和斗爭精神。可以說作《師說》是韓愈為了維護儒家的道統,抵制由佛教影響造成的恥于從師的社會風氣所作的一次努力。
四、課文總結
《師說》真不愧為千古佳作,其中的“尊師”“重道”的觀點(“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現代社會仍有借鑒意義。除此之外,我們學習本文后,還應樹立起匡正世俗流弊的勇氣,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
六、布置作業
1.清代鄭板橋曾提出:“學問二字,須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請結合自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熟練背誦全文。
3.閱讀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見《語文讀本》p208)
七、教學后記
《師說》反思《師說》是中學語文的傳統篇目,也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事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文章不長,按照學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講課進程,利用兩個課時完全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傳統教法中文言文課堂教學其主要課程內容有二:一是古漢語知識系統;二是以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篇章結構、寫作特點、主題思想串聯的五段式教學模式因此這一篇傳統文言名篇的教案基本上都是以“論證結構層次的梳理”“論證方法”“中心論點分論點”等等組成。但我們的傳統散文尤其是《師說》中的精華部分難道是那些所謂論證方法、中心論點、分論點么?我覺得不是。平心而淪,當我重新再看這篇《師說》時,印在我心靈深處的是那些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不過時的精辟名言。所以在教授這一篇時,我將所謂 “論證結構、中心論點、分論點”放到了一邊,而帶領我的學生從生活中去尋找那些閃爍在中國人身邊的名言警句。于是我在課堂中引入了我最近的一些感悟。
案例一:這一段時間,我負責將學校老師的德育論文匯編成冊,在編錄的過程中,我發現引用率最高的名言即是本課的名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案例二:在講授《過秦論》時,我犯了一個錯誤講到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我當時由于一個思維慣性將“甕”字的用法講成了名詞作狀語,課下一個同學來問時,我才反應過來應該是名詞做動詞,所以老師也不是什么圣人,只不過是“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罷了。
案例三:辦公室一幫老師突然有一天說到一句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dú lè lè bù rú zhòng lè lè”這時就有另一個老師說這句話不應該讀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么?于是爆發一場爭論,最后拿給所謂的權威——語文老師來判斷,但語文老師們的觀點也是對半分,最后還是上百度查詢了一下,確定其讀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所以,無論是什么人,在什么時候都會有不明白的地方,這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從這些鮮活的案例出發,學生會發現,文言文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不遠,在學習時也能調動起積極性,當然這樣的課堂需要老師有著較強的課堂掌控力,有極富感染力的教學語言,這正是我缺乏的,所以在7班上這一課時,學生的參與度并不高。
課后我又進行了思考,那些案例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是不是也可以引導學生講講他們的故事,談談他們對這些名句的看法,畢竟教這一課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感受中國傳統散文的魅力。
公開課-- 篇8
霞云老師急匆匆的趕來說有人在我教室等著聽課,著實嚇了我一跳,我驚慌失措的沖向教室的時候和來找我的科代表撞了個滿懷…… 沒辦法!按原計劃進行,把上節課公開課沒落實的東西落實,上節課我上的是《黃河頌》,用了一周的時間精心設計了課堂流程,制作了漂亮的課件,同事們都說感覺不錯。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實同學們所學很有限。正因為此,我準備這節課給學生來盤地地道道的“回鍋肉”,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去想怎么裝飾課堂氛圍了。 可是,我緊張!偏偏連準備當范文來評講的作業本都沒找到。有學生在向我使眼色:哈哈,洋相了吧 ? 我不能出洋相!我馬上鎮定下來,點評上節課的仿寫,鼓勵,指導方法,再寫,然后展示,互評,學生開始熱鬧起來,說的頭頭是道,我也進入了狀態。接著美讀,昨天為了完成課堂任務讀的相當不夠,僅僅流于形式。先是讀法指導,首先要求把握基調,讀好細節,學生自讀,好好推敲,細細琢磨。然后是更高要求,醞釀情感,讀出氛圍,學生有了對黃河精神的理解,讀的用心用情,讀的投入,我似乎感受到了教室回蕩著一股激越的浪潮,課堂氣氛達到空前。最后,我提出了最高要求——超越文字,讀出激情。要求忽略文字,聞其聲就能悟其情,接著互評,學生評價尖銳而苛刻,再讀——展示,課堂達到了高潮,學生讀得慷慨激昂,讀得熱血沸騰…… 課后,張瓊老師對這節課做了深入細致的點評。在指出某些不足的同時也肯定了課堂的亮點,認為學生真正學到了東西。沒想到一堂極普通的常規課也有亮點?這讓我不得不深思。 試比較這兩節公開課,第一節是花了很長時間精心準備的,課后我關心的是:我的課堂結構是否完整?重難點是否突出?課件是否漂亮?學習氛圍是否熱烈?教態是否端莊?語言是否流暢 ?因為我是做給教師看的,做給專家看的,我要展示的是我教師本人的才華,是我的聰明才智,而不是學生的所學所獲,更沒想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就好比我們請客人吃飯,常常最是講究色香味,首先是色,尤其在乎的是好看,殊不知,營養才是關鍵,才是真正需要,光好看沒有營養不合味口也是吃不飽的。上課也一樣,學生所得才是重點,在這節常規的公開課里,學生是真正的課堂主體,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來,真正一盤簡簡單單但卻營養豐富的家常味道,既經濟又實惠。 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如此,把常規課用公開課的精神去準備,把公開課用常規課的心態來完成。少些表演,多點務實。 總之,感謝張老師的這次“突襲”,讓我真正明白,什么樣的公開課才是最好的公開課,那就是務實和創新,務實是基礎,創新是升華,沒有務實而談創新,終是空中樓閣。
公開課-- 篇9
unit 9 shapes 如東縣桂芝小學 周小莉一:教學目標 1、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和會拼寫單詞circle, square , diamond , rectangle , triangle , star,及其相應復數形式 。 2、能聽得懂、會說、會讀和會用句型what shape is …? it's a…和 what shapes are …?they’re …. 3、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新知識,很好地完成交際任務二、教學重難點 1、能熟練掌握每一種圖形的讀音,認識相應圖形。 2、能熟練掌握句型what shape is …? it's a …和what shapes are …?they’re ….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形、組別、連線紙、小絨玩具、相應代表圖形、卡片等。四、教學過程: step one : warm up 1、hello,boys and girls. 2. nice to see you. 3.i like english. what about you? 4. 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sing a song: little star ) step two: learn and read t: now, my children ,look. there are some shapes in my hands. do you have any shapes? now,please take out your shapes.(學生拿出事先給他們準備的圖形) good. oh, we all have many shapes.right?(板書課題: shapes) 一. 教學 shape shapes 1. shapes shapes i like shapes 2.(分跟讀、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兩個一起讀等方式教會學生讀法) 3. 介紹上課比賽規則:what colour is this shape? these shapes are very beautiful, and they’re very useful. they can make many beautiful pictures. look, (課件出示有各種圖形拼出的漂亮的圖片) are they beautiful? do you like them? now, listen, this class, if you are good, you can make a beautifui picture too. look, every group has a paper and many shapes. if you are good,you can choose your favourie shape to your paper. and at last, let’s see, which picture is the best beautiful, if you do it, you will be the winner,ok?i think, all of you will be the best. 二、教學過程: 1、教學 star stars t: now, look, this is my friend “gaffey cat”, do you know him? look, this is his pocket, aah, there’s something in it? what’s this? guess? now, please come here and touch it. (在這邊回答時,部分學生可能會回答it’s a star.,要注意區分好兩者的不同之處) t:oh, yes, it’s a rubber.but what shape is the rubber?(板書what shape is it? it's a…)同時,教學字母ar組合,通過car等單詞進行疏通理解。 (操練句型) t: (出示兩個五角星) what shapes are …?they’re ….(板書)運用五角星、國旗等操練句型:齊讀、男生問,女生問,分小組問,兩人問,學生問,開火車問等方式操練。(本部分重點不在于教學單詞star stars,這個單詞學生并不陌生,關鍵是句型的操練,為接下來的新授單詞作好鋪墊)2、教學rectangle rectangles t: boys and girls, look, this is a rubber, do you have a rubber?now please take out your rubber. (快速找到一塊長方形橡皮)look, this is a star, is this a star? oh, no, what shape is this? it’s a recangle.(板書)運用課本、桌子、國旗直尺等操練句型what shape is it? it's a…。what shapes are …?they’re …在這一環節,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長方形,運用句型進行work in pairs. 因為rectangle這個單詞對于學生來講,掌握起來稍微有點困難,我把這個單詞做了音標上的分解,并且,angle的發音對于后面的triangle的發音會有很大的幫助,故而須把這個單詞基礎打好,打實。3、教學square squares t:(出示兩張能拼成正方形的長方形)now, look, what shapes are they?is this a rectangle?(no) but what shape is this? it’s a square.(板書),講解并舉例輕輔音濁化skate ski start, 通過動作演示,出示實物學生找等方式練習句型,拼讀單詞。4、教學diamond diamonds t:(通過一個可以活動的正方形框架來演示拉出一個菱形)now,boys and girls, look,this is a square, but is his a square?(no.) yes,this isn’t a square, this is a diamond. (這個單詞學生較難讀好,特別是ia的發音,須多舉例如violin quiet等,還有ds的發音,舉例如birds,hands等并告訴學生發音規律。通過撲克牌復習長方形rectangle,并運用方牌里菱形標志,和三菱汽車(課件)等練習句型,并簡單介紹三菱汽車。5、教學triangle triangles t:(通過菱形對折后成三角形進行教學)is this a diamond?(no)it’s a triangle.(可讓學生在前面的基礎上自己先猜讀) 通過三角板,紅領巾,禮品盒等物品練習句型what shape is it? it's a…。what shapes are …?they’re … 6、教學circle circles t:(教這個單詞時,我直接通過一個圓圓的笑臉導入)oh,boys and girls, this class,you’re all very good.now,i want to give you a present.look,a smiling face,give all of you,so every group can get a shape.now,please look here, what shape is this face?(it’s a circle.) 通過奧運五環,奧迪汽車等練說句型。在新授完六個單詞后,我設計了如下練習:五、鞏固練習 step one:play the game t:now, let’s play a game,ok?(ok) look, there are some shapes here.what shape do you like?(i like___) 這個游戲中,我給出六個貼著各種圖形的小紙盒(里面裝著各種形狀的禮物),通過師問生答,生問生答,小組問生答等方式進行句型的鞏固操練。 step two:look and match t:ok.now please take out your paper,listen i’ll give you one minute to do it :look and match.i think you are all very good,now let’s begin. t:are you ready?now please look here.(校對答案)if you’re right,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step three:look read count and answer t:ok.now boys and girls,this class,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please take out your pictures,let’s count it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now,listen !all of you must speak english ,ok?(ok) 1.how many shapes do you have? we have____________shapes. 2.what are they? they’re________star(s),________triangle(s), _________rectangle(s),_______diamond(s), ________circle(s) and ________square(s). t:so today,group… is the winner. 六、homework 1.copy the new words three times. 2.draw a picure with some shapes.
公開課-- 篇10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拼擺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識。
3、通過創設愉悅的游戲情節,來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4、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二、活動準備:
場地準備:用塑料繩在地面上圍一個大圓、一個大三角形、一個大正方形。
物質準備:
1、半圓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種不同的大型組合積木若干。
3、幾何圖形拼組成的一幅畫。
三、活動過程:
1、游戲:找朋友。教師出示用幾何圖形拼組的畫,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找一找畫面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娃娃?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比較、講述,加深認識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戲:作客。教師以圖形娃娃的身份與幼兒做游戲。邀請幼兒去各個圖形娃娃家作客。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到圖形娃娃家去作客吧!來,先讓我們一起學袋鼠跳到圓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跳到已劃好的圓形中去)再讓我們一起學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爬到已劃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們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兒一起跑到正方形)
3、游戲:娃娃請客教師創設游戲情節:圖形娃娃邀請小朋友吃飯,把幼兒帶到有半圓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圖形娃娃家吃飯的桌子有哪些形狀呀?(幼兒回答)對。圖形娃娃說,一下子來了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經坐不下了,它們要把小桌子變成大桌子,你們有辦法嗎?(幼兒分組合作拼擺桌子,培養幼兒互助的能力。)教師:“桌子有了,椅子還沒有,我們就用積木來拼做椅子吧!不過,圓形的桌子旁要放圓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吧!(幼兒動手來擺放積木,把它們進行拼組成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分別放在所對應的桌子四周。)
4、游戲:送禮物教師:“圖形娃娃邀請我們來做客,我們可以做些什么?我們先送一個大蛋糕給它們,不過,圓形娃娃喜歡吃圓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歡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歡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錯了,娃娃會不高興的。幼兒在“生日快樂”的樂曲中將積木一層層的進行拼搭,體驗歡快的情緒。
5、和圖形娃娃告別,結束活動。
公開課-- 篇11
教 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7冊第5單元
課時
1課時
教 學
內 容
歌曲教唱課《念故鄉》
教
學
目
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念故鄉》,從感性上讓學生體驗思念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
2、知識目標:
(1)了解作曲家生平和相關文化,激發學生用科學富有感情的聲音來演唱《念故鄉》。
(2)聆聽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感受古典作曲家音樂創作魅力。
教 學
重 點
重點:科學的有情感的演唱
教 學
難 點
學生對歌唱時聲音的處理與理解樂曲《第九交響曲》
教 學
方 法
啟發式教學、體驗式教學、聽唱法、模唱法。
教 學
準 備
多媒體 交響樂《自新大陸交響曲》 鋼琴
教
法
為了讓學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學習歌曲,幫助學生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使他們更好的掌握和感受音樂作用。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視覺圖想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都知道德沃夏克這個音樂家,除此之外對他的了解卻不多,而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是德沃夏克創作的杰出樂曲之一,為了讓學生對這樣的古典藝術歌曲產生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學生對作曲家和歌曲的含義初步了解,從而又想學習歌曲的興趣。我播放圖片《鄉愁》并演唱藝術歌曲《月之故鄉》,把學生引入思想的意境。向學生展示德沃夏克的資料讓學生對德沃夏克有初步的印象,接著將他的平生簡介,在引入新課。、
2、情感教學法
實施程序
情感喚起——情感深入——情感升華
在本節課我從藝術歌曲《月之故鄉》引發學生對《鄉愁》的理解,從作曲家平生和他的交響樂入手激發學生興趣,接著引導學生在探索發現中深化情感體驗,最后探求延伸到音樂審美體驗升華。
3、視聽結合法:
學生一般在以前都多少接觸過《念故鄉》這首歌曲,但對作品主旨歌曲演唱技巧未必理解到位。為了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和學習興趣,我利用電腦課件在月去欣賞的同時配以視頻演示和音響欣賞,視聽結合避免枯燥教學。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一) 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好。
(2)發聲練習:(模唱法)
1= c 3/4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i - - |
wu
要求:1、wu字的氣息的統一。2、引導學生感受深吸氣。(如運動疲勞時的大口喘氣)。
(3)節奏練習:
4/4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要求:1.右腿 2.左腿 3.拍手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
(針對 本節課難點 附點音符節奏 設計節奏練習)
(二)、導入:欣賞教師演唱的歌曲《月之故鄉》(體驗式教學)
播放幻燈片 故鄉
師:今天這節課的內容與"故鄉"二字有關。那位同學能舉例說明與故鄉有關的文學作品或是音樂作品。
學生:....................
播放幻燈片《故鄉》
老師:“故鄉”一詞在《辭海》《新華字典》尚沒有確切的定義。在很早以前我們的祖祖輩輩都是在固定地域內生活和繁衍后代的,很少到其他地方定居,因此就把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稱之為祖籍,也就是一個人的籍貫所在,人們稱那里是老家,也就是故鄉。“故鄉‘從來就和學者文人結下難舍難離的不解之緣。劉邦的《大風歌》中:“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系歸故鄉”;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從今夜明”
師:老師曾經學唱過一首中國人表達故鄉情感的歌曲。
播放幻燈片《故鄉》
演唱《月之故鄉》(5分鐘)
師:剛才老師演唱的是一首中國的藝術歌曲,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首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創作的思鄉歌曲《念故鄉》。
(三)、新課講授:
1.播放《念故鄉》伴奏 學生朗讀歌詞
2.教師演唱歌曲
師:哪位同學能有情感的給大家朗讀一遍歌詞。
師: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念故鄉》。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作品,出生于布拉格以北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他就非常喜歡聽自己故鄉的民歌。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他在國內外都獲得了輝煌的成績,同時也得到很多大學授予給他的榮譽,還被美國的朋友邀請到美國擔任音樂學院的院長。在天清清,風涼涼的時候,引起了陣陣鄉愁,想起故鄉的人,常常難以忘返。他感到很孤單,非常希望能回到自己的故鄉與自己的朋友,歡聚一堂,同享從前的快樂。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創作了歌曲《念故鄉》。
師:德沃夏克是捷克最著名的作曲家。《念故鄉》也是他創作的最著名的音樂旋律之一。
師:剛才大家欣賞的
3.逐句教唱
4.跟伴奏演唱
5.歌曲強化學習
a.改善歌唱時口腔狀態(嘴)
師:
b.規范胸腔共鳴點(胸腔共振)
師:
c.規范歌唱姿勢
師:
d.咬字
師:
e.歌唱情緒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力度表現歌曲的情緒,分析歌曲的強弱,并用學生分析好的樂句強弱完成演唱歌曲。)
感受音樂的情緒
師: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抒情、思念的、憂傷的
師:想一想,為什么音樂能表現出能表現出思念、憂傷的
的情緒呢?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來呢?
(教師從力度、音色、速度、旋律線上引導學生)
師:力度怎樣?
師:從力度的強弱上表現表現出音樂的情緒。
師:整首音樂的音色給你怎樣的感覺?
師:"念故鄉、念故鄉,故鄉真可愛,天甚藍、風甚涼,鄉愁陣陣來。……"這首歌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流行于我國,詞義貼切,優美動人。充滿了異鄉游子思鄉的憂郁情懷。這是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創作的《c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里的第二樂章。
f.情緒
師: 自新大陸交響曲的第二樂章被稱為“一切交響樂慢板樂章中最動人的一個”。《自新大陸交響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國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時所作。新大陸原指南北美洲大陸,作者在這里指美國。他一踏上美國國土,來到紐約這個新興的工業城市,腦海里就翻騰著許多新奇、鮮明的印象;他特別關心美國被壓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運;他獨處異國,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國和家鄉,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部著名的四個樂章的《自新大陸交響曲》。我們今天學唱的歌曲選自《自新大陸交響曲》的第二樂章。
6.完整演唱歌曲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是交響樂《自新大陸》的一部分,在交響樂演奏的過程中是由一個樂曲單獨演奏的。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作曲家你會用什么樂器來演奏這段抒情、思念的、憂傷的旋律。
6.播放幻燈片 《樂器》
師:《新世界交響曲》問世以后,便倍受人們的青睞。開始由木管樂和銅管樂奏出一段引子之后,便是英國管迷人的曲調,低回婉轉、抒情秀麗,襯以柔和的弦樂作伴,更顯示出哀怨的懷鄉感。這是交響曲慢板中最動人的一段,據說首演時聽眾別感動的熱淚滿襟。中段感情是激動的。后段仍由英國管吹出開始時的旋律,并由小提琴加弱音器予以裝飾,有一種如泣如訴的情調,最后以憂郁的和弦靜靜地結束。
8.欣賞《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二樂章
(四)、拓展知識
1.介紹交響樂
師:交響樂是一種的型的音樂體裁,既由管弦樂隊演奏的大型器樂套曲。
交響曲的結構,一般分為四個樂章。
2.欣賞《自新大陸交響曲》第四樂章
師:《自新大陸交響曲》的最后一個樂章是作曲家的整個創作靈感的爆發,用了一些的音符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憧憬。音樂氣勢宏大而雄偉,這個總結性的樂章將前面樂章的主要主題一一再現,同時孕育出新的主題,彼此交織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發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時的歡樂情景。樂章的主部主題由圓號和小號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壯;副部主題則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單簧管奏出。這一切經過發展之后,形成輝煌的結尾。
3.播放德沃夏克視頻介紹(1分09秒)
(五)、小結
師:本課介紹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賞了《自新大陸交響曲》的兩個樂章,學唱了歌曲《念故鄉》,愿樂曲動人的旋律永遠留在同學們的記憶之中,愿我們都 永遠熱愛我們的祖國和家鄉!
(六)、作業布置
師:用英文演唱整首歌曲
公開課-- 篇12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第一次和同學們見面,周老師心里特高興!沒有什么好的見面禮送給大家,只帶來一首好聽的古典音樂,大家想不想一聽為快?
生:想(齊聲)。
音樂欣賞。播放名曲《藍色多瑙河》。
師:大家覺得好不好聽?
生:好聽。
師:以前聽過嗎?
生:沒有。(少數說有)
師指一名說“有”的同學:你說說,這首美妙的音樂叫什么名兒?
生:(想了一會兒)不知道。(笑)
師:(笑)只是覺得耳熟,似曾相識對嗎?生點頭。
師介紹音樂:這首音樂叫《藍色多瑙河》,是由奧地利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所創作的一首華爾茲圓舞曲,旋律優美動聽。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奧地利首都,被稱為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板書:音樂之都維也納)
生:齊讀課題。
師:有人說,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沒有音樂也就沒有維也納。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走進維也納,通過文字來感受這音樂之都的魅力。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稱維也納為“音樂之都”? 在文中找出幾句重點語句來進行簡單地概括。
生默讀。
指名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音樂搖籃 音樂裝飾 音樂生活 音樂圣殿)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全面。你最想了解哪個方面?為什么?
生1:我想了解維也納究竟是怎樣用音樂做裝飾的,因為我很好奇。
生2:我最想了解一下金色大廳,因為光聽名字就覺得應該很漂亮的,想去欣賞一下。
二、瀏覽網頁,自主學習。
師:那老師就滿足你們的小小愿望。我這里有一個“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專題學習網頁,打開它,你將進入一個更加豐富多采的世界。
生:點擊電腦桌面internet explorer(自動彈出學習網頁)
師:大家點擊“閱讀提綱”(是對學生提出閱讀學習要求的鏈接),根據右邊分好的組(音樂搖籃、音樂裝飾、音樂生活、音樂圣殿、互動論壇),按照學習要求去閱讀、學習、拓展,看看自己能不能學好,你可以邊學習邊把你的感受或收獲用筆記下來,和旁邊的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學。(播放《藍色多瑙河》)
師巡視。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師:剛才我們走進了“音樂之都維也納”,徜徉在這座充滿著音樂的城市,我想每個同學一定收獲很大,讓我們一起共同學習、探究吧。
白板出示“音樂搖籃”頁面,通過屏幕廣播將頁面切至學生電腦。
師: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文。
師:你能找到這段的中心句嗎?
生: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根據學生回答,師在白板上對應畫線)
師:(白板上圈出“搖籃”)搖籃是什么?
生:嬰兒的床。
師:是嬰兒誕生的地方,是嬰兒成長的地方。這里的搖籃也是嬰兒的床嗎?
生:(笑)……
生:不是。這是在打比方。
師:把什么比成什么?
生:把維也納比喻成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師相機在白板上做記號)
師:那你從“搖籃”這個詞語,看出維也納和歐洲古典音樂有什么樣的關系?
生:歐洲古典音樂誕生在維也納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方得到了發展、進步。
師:說的真好,你形容得十分準確。那可不可以把咱們句容比喻成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生1:(吃驚)不能……
生2:因為句容不在歐洲。
師:(笑)你挺專業的嘛!好吧,巴黎在歐洲,行不行?
生3:不能。因為有許許多多有名的音樂家在維也納這個地方寫過很多著名的音樂。
指生3讀相關文字。(白板上畫線)
生齊讀。
師小結:許多音樂家在維也納生活,在維也納創作出了許多震撼人心的音樂作品。是維也納這座美麗的城市孕育了他們的音樂生涯,造就了歐洲的古典音樂。
師過渡:維也納給了那些音樂家以豐富的靈感,讓他們創作出無數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時,維也納又以這些偉大的音樂家為自己的驕傲。
網頁出示“貝多芬、海頓、莫扎特、施特勞斯、舒伯特”相關資料。
師:先前大家通過自學,相信對這些音樂家都不陌生了,你最喜歡哪位音樂家呢?能簡單介紹一下嗎?(創作了什么樂曲)讓我們欣賞一下怎么樣?
生:根據網頁提示作簡要介紹。在音樂中齊讀第二自然段。
白板出示:“音樂裝飾”頁面。
師: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生讀文。
師:這一段的中心句是?
生: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根據學生回答,師在白板上對應畫線)
師:(白板上圈出“音樂裝飾”)音樂果真可以用來裝飾城市嗎?還是這里的“音樂”有所特指?
生:我認為這些用來裝飾的音樂指的就是音樂家們的石像、銅像。
生: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也是。
師:還有嗎?
生:還有王宮花園草坪上巨大的音樂符號。(白板上畫線)
師:都是從文中有所發現的,對嗎?想不想一起去欣賞一下這美麗的音樂裝飾?
生:想。(打開網頁中的flash鏈接)學生欣賞。
師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欣賞到了維也納這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獨特風光。
生齊讀第三小節
白板出示“音樂生活”頁面。
師范讀(第四自然段):老師讀得美嗎?
生:美(齊聲)。
師:其實,維也納人崇尚音樂的生活更美。這段的中心句大家一起說!
生:維也納幾乎一天夜里不開音樂。(師在白板上對應畫線)
師:(圈出“離不開”)從這三個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維也納人非常熱愛音樂。
師:對。熱愛音樂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白板上板書:如癡如醉)大家嘗試著想象一下,習習的晚風吹拂你的臉龐,遠處悠悠揚揚的音樂夾雜著花草的芬芳,隨風而來,你有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1:我覺得美。
生2:我覺得我好想快樂地飛起來了。
生3:我感覺我的心陶醉了。
師:帶著你的感受齊讀第3句話。生齊讀。當一家人歡聚一堂,演奏一曲優美的音樂,你又有怎樣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了幸福。
生2:我感受到了溫馨。
生3:我覺得這一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幸福。
師:說得真好。帶著這樣美好的感受,齊讀第4句話。
師總結:音樂已離不開維也納,維也納人更是一天也離不開音樂。音樂回蕩在維也納每一個角落,音樂回蕩在維也納人的心中。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要求在不同的場景中讀出不同的感受。
師過渡:維也納到處回蕩著優美的旋律。在大街上、在家里,我們都能欣賞音樂,但是最適合欣賞的地方則是歌劇院和音樂廳了。(取消屏幕廣播)
師:點擊“音樂圣殿”, 借助右邊國家大劇院、金色大廳相關背景知識,自學5、6、7段。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這是怎樣的歌劇院?可以用哪些詞語形容歌劇院?
生1:這個劇院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
生2:“美觀大方”、“色彩和諧”、“藝術品”等詞語都可以形容它。(師在白板上對應畫線)
生3:還可以用“規模宏大”形容。
師:這個詞語文中沒有,你從哪看出來它規模宏大的呢?
生3:從文中的三組數字。(讀)(師在白板上對應畫線)
師:同學們回答的真棒。課文中哪些地方把“金色大廳”的特點描寫出來了?
生:第六自然段整段寫的都是金色大廳的特點。
師:一點兒沒錯。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它的特點嗎?
生1:……
生2:美。
生3:金。
師:對。就是“金”字。自已找找這段文字一共用了多少個“金”字?
生:7個。
師:真不愧是“金”色大廳呀。一起來看看這美輪美奐的建筑吧。(打開屏幕廣播,網頁切換ppt)
生:欣賞“金色大廳”。
師:真是流光溢彩、金碧輝煌啊。如果你置身于這樣的歌劇院,欣賞著世界一流的盛大音樂會,會有怎樣的感受?
生1:我感受到非常的興奮。
生2:我的感受是很榮幸,很驕傲。
師:是啊,不光是你,我想每一個去過那里的人都覺得榮幸,都覺得驕傲。如果你是一位音樂家,你想不想去哪里搞場自己的演奏會啊?
生:想(齊聲)。
師:為什么?
生1:因為去那里表演就會出名,像貝多芬那樣出名。
師:(笑)肯定會的。
生2:我也想。因為那里是音樂的圣殿,是音樂的天堂,我很向往。
師小結:說得好。那里是一個音樂圣地,每一位音樂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樂家都以在那里舉辦音樂會為自己的最高目標;每一位愛好音樂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賞而感到自豪。讓我們帶著榮幸,帶著向往之情齊讀這一段。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大家都認識宋祖英吧,每年春晚都能看到的民族歌唱家。她拿過不萊梅獎(音樂領域的最高獎),也在金色大廳表演過。我們一起來欣賞。(打開網頁中的“中國民歌音樂會”鏈接)
生:欣賞《好日子》。
四、回歸整體,反饋成果。
師:今天,我們做了一次音樂的文化之旅,從四個方面感受到了維也納這音樂之都所展現出的無窮魅力。難怪小施特勞斯說:“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將它歸功于我心愛的城市維也納。維也納的空氣中飄著美妙的音樂,我的耳朵聽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寫了下來。”這是他的感受,今天我們也要把我們的感受寫下來,點擊“互動的論壇”,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發表。
生:動手操作,發表學習感受。
生1:維也納是一座多么美麗的城市啊!那兒的金色大廳是多么漂亮啊。
生2:維也納的音樂太好聽了!
生3:如果讓我們選一個旅游的地方,我們第一個就要去音樂之都維也納。
生4:聽到這里的音樂我仿佛身臨其境,音樂之都維也納真美!~~~
…… ……
師:同學們,你們發表的是學習的感受,也是美好的愿望。這節課大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熱情,讓老師有理由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能實現這樣的愿望。最后讓我們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優美旋律中結束這堂課。下課。
公開課-- 篇13
吳老師那聲情并茂的誦讀,時時牽引著學生的思緒,讓他們有著“一讀為快”的激動,誰都想像詩人那樣能出口成章。
二、講究方法,深入研討。
古典詩詞文字簡約,蘊含豐富。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注重教師的講解分析、細嚼后的強行灌輸,此種做法不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淀,訓練學生的鑒賞能力,更不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陸老師和吳老師在詩詞教學中采用的幾種方法很值得借鑒: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創作背景。
詩詞作品常常是作者經歷、思想感情的外現。因此,我們賞詩,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歷及思想情感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如陸老師先讓學生欣賞范成大故里——石湖的自然風光,讓學生了解他的生活環境以及人生經歷,豐富了學生頭腦中對于詩詞作者、歷史背景、社會現象等等的認識了解,成為自身知識的積累,為賞讀詩作打開了方便之門。
2、品析名句。
寫作講究鍛字煉詞,作者將其萬千心緒凝于詩詞等作品中。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當時迸現的情感,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在研讀過程中,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學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鍛字、煉詞、用句等寫作能力,更能縱橫聯系,加強古詩之間的相互理解。陸老師抓住第一首中“日長籬落無人過”一句問:“這時的人們在干什么呢?請你讀讀書上的詩吧。”這一巧妙的過渡,不露痕跡地把學生帶入了第二首古詩的學習。而且更加深了學生對“日長籬落無人過”一句的理解,可謂“一箭雙雕”。
3、再現詩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