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初中數學教案 > 八年級數學教案 >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精選8篇)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發布時間:2022-12-30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精選8篇)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1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探索它們的共同特征的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2、認識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出對稱軸。

  3、知道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系。

  4、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它的豐富的文化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設計簡單軸對稱圖案。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

  讓學生觀察書p6圖1—1、p7圖1—4,討論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問: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這樣的圖形嗎?

  二、探索活動:

  1、實驗、觀察、思考:

  教師演示實驗:(做出兩種墨跡圖形形狀)

  如圖1—2所示:一個是能獨立的兩個圖形。

  另一個是連在一起的兩個圖形。

  觀察這兩幅圖形,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耪酆蹆蛇叺哪E圖形形狀一樣嗎?為什么?

  ⑵兩邊墨跡圖形的位置與折痕有什么關系?

 、莾煞N墨跡圖形各有什么區別與聯系?

  學生觀察思考:

  把一節藕切成兩段怎樣將它們放在玻璃下方, 2個截面成軸對稱。

 。ㄈ刃畏旁谕黄矫鎯炔灰欢ㄊ禽S對稱關系)

  2、學生看書比較、討論、分析、探索思考:

  ⑴如果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折疊后,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兩個圖形中的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迫绻岩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翘釂枺狠S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系

  區別:

 、陛S對稱是指兩個圖形沿某直線對折能夠完全重合,而軸對稱圖形是指一個圖形的兩個部分沿某直線對折能完全重合。

 、草S對稱是反映兩個圖形的特殊位置、大小關系;軸對稱圖形是反映一個圖形的特性。

  聯系:

 、眱刹糠侄纪耆睾希加袑ΨQ軸,都有對稱點。

 、踩绻殉奢S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果把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兩旁的部分看成兩個圖形,這兩個部分圖形就成軸對稱。

  3、鞏固:學生說熟悉的軸對稱圖形,指出對稱軸是什么?特殊的對稱點。

  學生口述對稱軸的位置。

 。ㄝS對稱圖形:圓、正方形、長方形、菱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線段等。)4、學生操作剪紙:

  得軸對稱圖形:書p8中的操作。

  5、投影出示:欣賞大自然風景(倒影)并說出它們的對稱軸的位置。

  三、課堂鞏固:

  書p8的練習1、找出下列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找出正五邊形(含對角線)的對稱軸

  四、本節課小結

  學生談收獲:

  1、知道什么是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并能分清它們;

  2、能畫出對稱軸、找出對稱點。

  3、能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五、作業:

  課堂作業:書p9習題1.1    3、

  課外作業:配蘇科版課程標準本《數學課課練》p1—3

  第一課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上一篇:1.5等腰三角形(3)

  下一篇:1.5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2)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2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體現數學中的美,感受數學中的美.

  教學重點:的概念,軸對稱的性質及判定

  教學難點 :區分的概念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教學過程 

  1、概念:(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對稱軸

  (2)軸對稱

 。3)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實驗,說明上述概念.最后總結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是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都有對稱軸,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2、定理的獲得

 。ㄍ队埃河^察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否為全等形

  定理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啟發學生,寫出此定理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為真命題?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學生繼續觀察得到

  定理3: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說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則是判定定理.

  上述問題的獲得,都是由定理1引發、變換、延伸得到的.教師應充分抓住這次機會,培養學生變式問題的研究.

  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圖形

  對稱軸

  點A

  過點A的任意直線

  直線m

  直線m,m的垂線

  線段AB

  直線AB,線段AB的中垂線

  角

  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等腰三角形

  底邊上的中線

  3、應用

  例1 如圖,已知:△ABC,直線MN,求作△A1B1C1,使△A1B1C1與△ABC關于MN對稱.

  分析:按照軸對稱的概念,只要分別過A、B、C向直線MN作垂線,并將垂線段延長一倍即可得到點A、B、C關于直線MN的對稱點,連結所得到的這三個點.

  作法:(1)作AD⊥MN于D,延長AD至A1使A1D=AD,

  得點A的對稱點A1

 。2)同法作點B、C關于MN的對稱點B1、C1

 。3)順次連結A1、B1、C1

  ∴△A1B1C1即為所求

  例2 如圖,牧童在A處放牛,其家在B處,A、B到河岸的距離分別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點的距離為500cm.問:

 。1)牧童從A處牧牛牽到河邊飲水后再回家,試問在何處飲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問題可轉化為已知直線CD和CD同側兩點A、B,

  在CD上作一點M,使AM+BM最小,

  先作點A關于CD的對稱點A1,

  再連結A1B,交CD于點M,

  則點M為所求的點.

  證明:(1)在CD上任取一點M1,連結A1 M1、A M1

  B M1、AM

  ∵直線CD是A、A1的對稱軸,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 M1B中

  ∵A1 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為CD中點,且A1B=2AM

  ∵AM=500m

  ∴最簡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 已知: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延長BC至D,延長BA到E,使AE=BD,連結CE、DE

  求證:CE=DE

  證明:延長BD至F,使DF=BC,連結EF

  ∵AE=BD, △ABC為等邊三角形

  ∴BF=BE, ∠B=

  ∴△BEF為等邊三角形

  ∴△BEC≌△FED

  ∴CE=DE

  5、課堂小結:

  (1)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只對一個圖形而言

  聯系:這兩個定義中都涉及一條直線,都沿其折疊而能夠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對性:即若把軸對稱圖形沿軸一分為二,則這兩個圖形就關于原軸成軸對稱,反之,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全二為一,則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2)解題方法:一是如何畫關于某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找對稱點)

  二是關于實際應用問題“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業 :

  書面作業 P120#6、8、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兩個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如圖已畫出其中一個三角形,請你分別補出另一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個圖形分成不同的軸對稱圖形(所畫三角形可與原三角形有重疊部分)

  解: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3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體現數學中的美,感受數學中的美.

  教學重點:的概念,軸對稱的性質及判定

  教學難點 :區分的概念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教學過程 

  1、概念:(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對稱軸

 。2)軸對稱

  (3)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實驗,說明上述概念.最后總結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是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都有對稱軸,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2、定理的獲得

 。ㄍ队埃河^察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否為全等形

  定理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啟發學生,寫出此定理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為真命題?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學生繼續觀察得到

  定理3: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說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則是判定定理.

  上述問題的獲得,都是由定理1引發、變換、延伸得到的.教師應充分抓住這次機會,培養學生變式問題的研究.

  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圖形

  對稱軸

  點A

  過點A的任意直線

  直線m

  直線m,m的垂線

  線段AB

  直線AB,線段AB的中垂線

  角

  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等腰三角形

  底邊上的中線

  3、應用

  例1 如圖,已知:△ABC,直線MN,求作△A1B1C1,使△A1B1C1與△ABC關于MN對稱.

  分析:按照軸對稱的概念,只要分別過A、B、C向直線MN作垂線,并將垂線段延長一倍即可得到點A、B、C關于直線MN的對稱點,連結所得到的這三個點.

  作法:(1)作AD⊥MN于D,延長AD至A1使A1D=AD,

  得點A的對稱點A1

 。2)同法作點B、C關于MN的對稱點B1、C1

 。3)順次連結A1、B1、C1

  ∴△A1B1C1即為所求

  例2 如圖,牧童在A處放牛,其家在B處,A、B到河岸的距離分別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點的距離為500cm.問:

 。1)牧童從A處牧牛牽到河邊飲水后再回家,試問在何處飲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問題可轉化為已知直線CD和CD同側兩點A、B,

  在CD上作一點M,使AM+BM最小,

  先作點A關于CD的對稱點A1,

  再連結A1B,交CD于點M,

  則點M為所求的點.

  證明:(1)在CD上任取一點M1,連結A1 M1、A M1

  B M1、AM

  ∵直線CD是A、A1的對稱軸,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 M1B中

  ∵A1 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為CD中點,且A1B=2AM

  ∵AM=500m

  ∴最簡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 已知: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延長BC至D,延長BA到E,使AE=BD,連結CE、DE

  求證:CE=DE

  證明:延長BD至F,使DF=BC,連結EF

  ∵AE=BD, △ABC為等邊三角形

  ∴BF=BE, ∠B=

  ∴△BEF為等邊三角形

  ∴△BEC≌△FED

  ∴CE=DE

  5、課堂小結:

 。1)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只對一個圖形而言

  聯系:這兩個定義中都涉及一條直線,都沿其折疊而能夠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對性:即若把軸對稱圖形沿軸一分為二,則這兩個圖形就關于原軸成軸對稱,反之,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全二為一,則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2)解題方法:一是如何畫關于某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找對稱點)

  二是關于實際應用問題“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業 :

  書面作業 P120#6、8、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兩個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如圖已畫出其中一個三角形,請你分別補出另一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個圖形分成不同的軸對稱圖形(所畫三角形可與原三角形有重疊部分)

  解: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4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體現數學中的美,感受數學中的美.

  教學重點:的概念,軸對稱的性質及判定

  教學難點:區分的概念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教學過程:

  1、概念:(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對稱軸

 。2)軸對稱

 。3)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實驗,說明上述概念.最后總結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是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都有對稱軸,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2、定理的獲得

 。ㄍ队埃河^察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否為全等形

  定理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啟發學生,寫出此定理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為真命題?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學生繼續觀察得到

  定理3: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說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則是判定定理.

  上述問題的獲得,都是由定理1引發、變換、延伸得到的.教師應充分抓住這次機會,培養學生變式問題的研究.

  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圖形

  對稱軸

  點A

  過點A的任意直線

  直線m

  直線m,m的垂線

  線段AB

  直線AB,線段AB的中垂線

  角

  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等腰三角形

  底邊上的中線

  3、應用

  例1 如圖,已知:△ABC,直線MN,求作△A1B1C1,使△A1B1C1與△ABC關于MN對稱.

  分析:按照軸對稱的概念,只要分別過A、B、C向直線MN作垂線,并將垂線段延長一倍即可得到點A、B、C關于直線MN的對稱點,連結所得到的這三個點.

  作法:(1)作AD⊥MN于D,延長AD至A1使A1D=AD,

  得點A的對稱點A1

 。2)同法作點B、C關于MN的對稱點B1、C1

  (3)順次連結A1、B1、C1

  ∴△A1B1C1即為所求

  例2 如圖,牧童在A處放牛,其家在B處,A、B到河岸的距離分別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點的距離為500cm.問:

 。1)牧童從A處牧牛牽到河邊飲水后再回家,試問在何處飲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問題可轉化為已知直線CD和CD同側兩點A、B,

  在CD上作一點M,使AM+BM最小,

  先作點A關于CD的對稱點A1,

  再連結A1B,交CD于點M,

  則點M為所求的點.

  證明:(1)在CD上任取一點M1,連結A1 M1、A M1

  B M1、AM

  ∵直線CD是A、A1的對稱軸,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 M1B中

  ∵A1 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為CD中點,且A1B=2AM

  ∵AM=500m

  ∴最簡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 已知: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延長BC至D,延長BA到E,使AE=BD,連結CE、DE

  求證:CE=DE

  證明:延長BD至F,使DF=BC,連結EF

  ∵AE=BD, △ABC為等邊三角形

  ∴BF=BE, ∠B=

  ∴△BEF為等邊三角形

  ∴△BEC≌△FED

  ∴CE=DE

  5、課堂小結:

 。1)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只對一個圖形而言

  聯系:這兩個定義中都涉及一條直線,都沿其折疊而能夠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對性:即若把軸對稱圖形沿軸一分為二,則這兩個圖形就關于原軸成軸對稱,反之,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全二為一,則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2)解題方法:一是如何畫關于某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找對稱點)

  二是關于實際應用問題“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業 :

  書面作業 P120#6、8、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兩個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如圖已畫出其中一個三角形,請你分別補出另一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個圖形分成不同的軸對稱圖形(所畫三角形可與原三角形有重疊部分)

  解: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5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體現數學中的美,感受數學中的美.

  教學重點:的概念,軸對稱的性質及判定

  教學難點:區分的概念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教學過程:

  1、概念:(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對稱軸

 。2)軸對稱

 。3)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實驗,說明上述概念.最后總結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是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都有對稱軸,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2、定理的獲得

  (投影):觀察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否為全等形

  定理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啟發學生,寫出此定理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為真命題?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學生繼續觀察得到

  定理3: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說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則是判定定理.

  上述問題的獲得,都是由定理1引發、變換、延伸得到的.教師應充分抓住這次機會,培養學生變式問題的研究.

  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圖形

  對稱軸

  點A

  過點A的任意直線

  直線m

  直線m,m的垂線

  線段AB

  直線AB,線段AB的中垂線

  角

  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等腰三角形

  底邊上的中線

  3、應用

  例1 如圖,已知:△ABC,直線MN,求作△A1B1C1,使△A1B1C1與△ABC關于MN對稱.

  分析:按照軸對稱的概念,只要分別過A、B、C向直線MN作垂線,并將垂線段延長一倍即可得到點A、B、C關于直線MN的對稱點,連結所得到的這三個點.

  作法:(1)作AD⊥MN于D,延長AD至A1使A1D=AD,

  得點A的對稱點A1

 。2)同法作點B、C關于MN的對稱點B1、C1

  (3)順次連結A1、B1、C1

  ∴△A1B1C1即為所求

  第 1 2 頁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6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體現數學中的美,感受數學中的美.

  教學重點:的概念,軸對稱的性質及判定

  教學難點 :區分的概念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教學過程 

  1、概念:(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對稱軸

 。2)軸對稱

  (3)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實驗,說明上述概念.最后總結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是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都有對稱軸,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2、定理的獲得

 。ㄍ队埃河^察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否為全等形

  定理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啟發學生,寫出此定理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為真命題?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學生繼續觀察得到

  定理3: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說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則是判定定理.

  上述問題的獲得,都是由定理1引發、變換、延伸得到的.教師應充分抓住這次機會,培養學生變式問題的研究.

  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圖形

  對稱軸

  點A

  過點A的任意直線

  直線m

  直線m,m的垂線

  線段AB

  直線AB,線段AB的中垂線

  角

  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等腰三角形

  底邊上的中線

  3、應用

  例1 如圖,已知:△ABC,直線MN,求作△A1B1C1,使△A1B1C1與△ABC關于MN對稱.

  分析:按照軸對稱的概念,只要分別過A、B、C向直線MN作垂線,并將垂線段延長一倍即可得到點A、B、C關于直線MN的對稱點,連結所得到的這三個點.

  作法:(1)作AD⊥MN于D,延長AD至A1使A1D=AD,

  得點A的對稱點A1

  (2)同法作點B、C關于MN的對稱點B1、C1

 。3)順次連結A1、B1、C1

  ∴△A1B1C1即為所求

  例2 如圖,牧童在A處放牛,其家在B處,A、B到河岸的距離分別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點的距離為500cm.問:

 。1)牧童從A處牧牛牽到河邊飲水后再回家,試問在何處飲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問題可轉化為已知直線CD和CD同側兩點A、B,

  在CD上作一點M,使AM+BM最小,

  先作點A關于CD的對稱點A1,

  再連結A1B,交CD于點M,

  則點M為所求的點.

  證明:(1)在CD上任取一點M1,連結A1 M1、A M1

  B M1、AM

  ∵直線CD是A、A1的對稱軸,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 M1B中

  ∵A1 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為CD中點,且A1B=2AM

  ∵AM=500m

  ∴最簡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 已知: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延長BC至D,延長BA到E,使AE=BD,連結CE、DE

  求證:CE=DE

  證明:延長BD至F,使DF=BC,連結EF

  ∵AE=BD, △ABC為等邊三角形

  ∴BF=BE, ∠B=

  ∴△BEF為等邊三角形

  ∴△BEC≌△FED

  ∴CE=DE

  5、課堂小結:

 。1)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只對一個圖形而言

  聯系:這兩個定義中都涉及一條直線,都沿其折疊而能夠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對性:即若把軸對稱圖形沿軸一分為二,則這兩個圖形就關于原軸成軸對稱,反之,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全二為一,則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2)解題方法:一是如何畫關于某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找對稱點)

  二是關于實際應用問題“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業 :

  書面作業 P120#6、8、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兩個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如圖已畫出其中一個三角形,請你分別補出另一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個圖形分成不同的軸對稱圖形(所畫三角形可與原三角形有重疊部分)

  解: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7

  教學內容

  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成對稱的概念及畫圖.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兩個圖形關于一條直線對稱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關于一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的性質和判定,并會畫出一個點的對稱點.

  3.培養學生“因有用而學習,和學了之后是為了將來用”這一思想準備

  4.滲透對稱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教學重點

  兩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概念為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什么叫線段垂直平分線,它的性質定理和逆定理是什么?

  二、引入新課

  由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義引入新課,如圖1,EF⊥AB于C點,且AC=CB,若沿著直線EF對折,因為EF⊥AC,則CB將與CA重合,且CB=CA,點B也落在點A上,又如圖2和圖3,把軸線一旁的圖形沿軸折疊,它與軸線另一旁的圖形也能重合.這樣的圖形是一種特殊位置的圖形,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

  (一)新課:板書課題--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1.定義:把一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這條直線叫對稱軸,兩個圖形關于直線對稱也稱軸對稱.

  再由學生舉一些他們熟悉的例子,如人體的兩耳、兩眼、兩手等等.但要注意必須有一條直線為軸,才能說它們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2.性質:由定義引出性質.

  定理1 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如圖4,△ABC和△A'B'C'關于MN對稱,則△ABC≌△A'B'C'.此時A和A',B和B'C和C'分別是對應點,稱為對稱點.沿直線MN折疊后,A與A',B與B',C與C'分別重合.連AA'、BB'、CC'則必有MN⊥AA'且平分AA',同樣MN⊥BB',平分BB',MN⊥CC'平分CC',得到第2個性質.

  定理2 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教師提問:能不能說兩個全等三角形就是關于一條直線成軸對稱呢?——不能.

  由此引出必須有一個判定定理.教師再問,定理2的逆 命題怎么說.

  逆命題: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如圖4,線段AA',BB',CC'均被直線MN垂直平分,則△ABC和△A'B'C'

  關于直線MN對稱.此逆命題成立,做為判定定理.

  (二)應用舉例:

  例1 :如圖5,直線l及直線l外一點P.

  求作:點P',使它與點P關于直線l對稱

  由學生根據判定定理的要求想出作法,并寫出作法.再問,若點P在直線l上怎么辦?—由學生答出此時P點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就是P點本身.

  例2 已知:如圖6,MN垂直平分線段AB、CD,垂足分別是E、F.求證:AC=BD,∠ACD=∠BDC.

  教師啟發學生用對稱關系來證.

  已知MN垂直平分AB和CD,可得AC和BD關于MN對稱,所以AC=BD,若沿MN翻折B點與A點重合,D點與C點重合,BD與AC重合,DF與FC重合,所以∠ACD=∠BDC

  (三)小結:今天學習了兩個圖形關于一條直線對稱的定義、性質和判定,要掌握好它的概念.

  三、作業 

  1.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樣的兩個圖形叫做關于某條直線對稱?什么叫做對稱點、對稱軸?

  (2)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有什么性質?

  (3)除定義外,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兩個圖形成軸對稱?

  2.舉出一些成軸對稱的圖形的實例.

  3.已知:如圖,兩點A、B.求作:直線l,使A、B關于l對稱.此題要求寫出作法.

  4.已知△ABC≌△A'B'C',那么△ABC與△A'B'C'一定關于某直線對稱嗎?如果△ABC與△A'B'C'關于直線l對稱,那么它們全等嗎?為什么?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篇8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體現數學中的美,感受數學中的美.

  教學重點: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的性質及判定

  教學難點 :區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

  教學過程 

  1、概念:(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1)對稱軸

  (2)軸對稱

  (3)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實驗,說明上述概念.最后總結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是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只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都有對稱軸,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如果把軸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2、定理的獲得

  (投影):觀察軸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否為全等形

  定理1: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由此得出:

  定理2: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啟發學生,寫出此定理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為真命題?由此得到:

  逆定理: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

  學生繼續觀察得到

  定理3: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

  說明:上述定理2可以看成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則是判定定理.

  上述問題的獲得,都是由定理1引發、變換、延伸得到的.教師應充分抓住這次機會,培養學生變式問題的研究.

  2、常見的軸對稱圖形

  圖形

  對稱軸

  點A

  過點A的任意直線

  直線m

  直線m,m的垂線

  線段AB

  直線AB,線段AB的中垂線

  角

  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等腰三角形

  底邊上的中線

  3、應用

  例1 如圖,已知:△ABC,直線MN,求作△A1B1C1,使△A1B1C1與△ABC關于MN對稱.

  分析:按照軸對稱的概念,只要分別過A、B、C向直線MN作垂線,并將垂線段延長一倍即可得到點A、B、C關于直線MN的對稱點,連結所得到的這三個點.

  作法:(1)作AD⊥MN于D,延長AD至A1使A1D=AD,

  得點A的對稱點A1

 。2)同法作點B、C關于MN的對稱點B1、C1

 。3)順次連結A1、B1、C1

  ∴△A1B1C1即為所求

  例2 如圖,牧童在A處放牛,其家在B處,A、B到河岸的距離分別為AC、BD,

  且AC=BD,若A到河岸CD的中點的距離為500cm.問:

  (1)牧童從A處牧牛牽到河邊飲水后再回家,試問在何處飲水,所走路程最短?

  (2)最短路程是多少?

  解:問題可轉化為已知直線CD和CD同側兩點A、B,

  在CD上作一點M,使AM+BM最小,

  先作點A關于CD的對稱點A1,

  再連結A1B,交CD于點M,

  則點M為所求的點.

  證明:(1)在CD上任取一點M1,連結A1 M1、A M1

  B M1、AM

  ∵直線CD是A、A1的對稱軸,M、M1在CD上

  ∴AM=A1M,AM1=A1M1

  ∴AM+BM=AM1+BM=A1B

  在△A1 M1B中

  ∵A1 M1+BM1>AM+BN即AM+BM最小

 。2)由(1)可得AM=AM1,A1C=AC=BD

  ∴△A1CM≌△BDM

  ∴A1M=BM,CM=DM

  即M為CD中點,且A1B=2AM

  ∵AM=500m

  ∴最簡路程A1B=AM+BM=2AM=1000m

  例3 已知: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延長BC至D,延長BA到E,使AE=BD,連結CE、DE

  求證:CE=DE

  證明:延長BD至F,使DF=BC,連結EF

  ∵AE=BD, △ABC為等邊三角形

  ∴BF=BE, ∠B=

  ∴△BEF為等邊三角形

  ∴△BEC≌△FED

  ∴CE=DE

  5、課堂小結:

 。1)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只對一個圖形而言

  聯系:這兩個定義中都涉及一條直線,都沿其折疊而能夠重合;二者都具有相對性:即若把軸對稱圖形沿軸一分為二,則這兩個圖形就關于原軸成軸對稱,反之,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全二為一,則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2)解題方法:一是如何畫關于某條直線的對稱圖形(找對稱點)

  二是關于實際應用問題“求最短路程”.

  6、布置作業 :

  書面作業 P120#6、8、9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兩個全等的三角板,可以拼出各種不同的圖形,如圖已畫出其中一個三角形,請你分別補出另一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使每個圖形分成不同的軸對稱圖形(所畫三角形可與原三角形有重疊部分)

  解: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的性質及其應用; (3)知道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別. 2、能力目標: (1)通過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辨析圖形的能力和畫圖能力; (2)通過實際問題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

  • 有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教案范文(精選17篇)

    一、游戲引入,激發興趣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下午好:看!我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我們都玩過紙飛機吧!今天讓我們再來玩一次(飛出一架好的)!現在,誰想上來和我一起做飛行表演?來,起飛了!...

  • 《軸對稱圖形》的教案范文(通用12篇)

    一、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2、讓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3、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 小學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精選15篇)

    【教材分析】本課教學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56~61頁的內容,內容分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數學課程標準》關于“空間與圖形”部分特別強調了內容的現實背景,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

  • 軸對稱圖形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聯系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2、使學生能根據自己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一組實物圖案和平面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

  • 《軸對稱圖形》教案(通用17篇)

    目標:1、通過剪一剪的實際操作,體會到軸對稱圖形的主要特點。2、在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能正確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并找到對稱軸。...

  • 關于《軸對稱圖形》教案(通用17篇)

    【預習指導】:1觀察、思考:議一議:觀察圖片揭示軸對稱概念:像這樣,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翻折過去,如果它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就說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也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這條直線就是對稱軸,兩個圖形中的...

  • 最新《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精選16篇)

    教學內容:西師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118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題。教學目標:1、在觀察、操作、交流中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認軸對稱圖形,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 四年級下《軸對稱圖形》教案(通用14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第六冊56—61頁內容。教學資源分析:本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結合實例,通過觀察、操作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為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

  • 小學人教版《軸對稱圖形》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與對稱軸;會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知道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教具、學具:剪刀、復寫紙、白紙。教學過程:一、復習。說一說你是如何用對折的方法找出一個圓的圓心的。二、新授。...

  • 有關于《軸對稱圖形》教案范文(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A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圖案,探索軸對稱及軸對稱圖形的共同特點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點。B通過豐富的生活實例認識軸對稱,能夠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及軸對稱。...

  • 關于《軸對稱圖形》說課稿(精選13篇)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軸對稱”。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教學程序及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 最新小學數學《軸對稱圖形》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對稱軸,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 數學《軸對稱圖形》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知道軸對稱物體及軸對稱圖形,明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判斷已知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會判斷常用的平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并能找出有幾條對稱軸。通過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向學生滲透美的教育。...

  • 《軸對稱圖形》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對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教學軸對稱的知識。整節課,設計了五個大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對稱、感悟對稱、理解對稱、并且在欣賞的活動中體驗對稱美。...

  • 八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国产一区二区 | 0855午夜福利| 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综合区 | 一起操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 | 黄色国产一级片 |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 久久a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农村一级黄色片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国产精亚洲视频 | 久草免费网站 | 扒开粉嫩的小缝喷白浆h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年轻的朋友4韩剧在线观看 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到六区 | 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AI明星 | 妇女一级片 | 青青草国产免费 | 日韩综合福利视频 | 久久久久久免费免费精品软件 | 99ri国产在线 | 国产中日韩久久久噜噜久久 | 成人H无码动漫超W网站 |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欧美精品 | 国产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完整 | 美利坚成人网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欧美在线公开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动漫 | 手机看片被窝午夜婷婷国产 | 日本亚欧乱色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嫩草99a | 91大神新作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 五月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 | 久久里面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