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電壓的概念,知道電壓的作用、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能說出電壓的單位和一些基本的電壓值,并會進行單位換算。
3.能說出電壓表的用途及規范使用電壓表的方法。
4.相信自己能設計用電壓表測量電壓的簡單電路圖,初步學會使用電壓表。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的能力。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悟物窮理的能力。
3.通過電壓概念的建立,使學生領會類比這一研究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伏特故事,激勵學生勤奮學習,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2.通過認識安全電壓值,滲透“以人為本”的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1.電壓的單位;2.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難點:1.電流的成因;2.電壓表的規范使用。
【教具】
多媒體,示教板一塊,干電池兩節,燈泡一只,開關一個,電壓表一個,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一、實驗,提問,引入新課
實驗:(學生演示)利用干電池、一只燈泡、開關、導線連接簡單電路,使燈泡發光,并畫出電路圖。
問題:小燈泡為什么能發光?(電流)沒有了電源電路中還有電流嗎?
引入新課:為什么電路里必須有電源才會有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
二、新課教學
(一)認識電壓
1.水流的形成:
。ǔ鍪課件)思考:(1)水輪機在什么條件下會轉動?在什么條件下又停止了轉動?學生回答后師生小結:水壓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壓消失水流停止,水輪機停止轉動。(2)怎么樣才能得到持續的水流?用抽水機提供水壓,就能得到持續的水流。
板書:抽水機→水壓→水流。
2.電流的形成:
(出示課件)類比水流的形成,得到電流的形成原因──電壓。
板書:電源→電壓→電流。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3.電壓的單位:
(1)實驗探究:怎樣才能改變小燈泡的亮度?(通過改變電池的節數,即改變電池兩端的電壓)電壓是有大小的。
。2)單位:(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常用的電壓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電源之父:伏特(錄音播出)
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學家。善于思考、喜歡探求、勇于實踐的他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了電學實驗,他讀了很多電學的書,他的實驗超出了當時已知的一切電學知識。18XX年3月20日他宣布發明了伏打電堆,這一神奇發明,對電學的研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伏特被稱為“電源之父”。后人為紀念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把電壓的單位規定為伏特。
。4)常見的電壓值:(打出幻燈片)
一節干電池:1.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