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was he born教案
grade 8 go for it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a 1a—1c教案
一、課型:會話課
二、教學時長:40分鐘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目標英語》學生用書 八年級上冊,第十單元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中section a 1a-1c。
2.地位和作用:這是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其中心話題是談論人生理想。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學生對 be going to 這一結構表示“將來”會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并能初步運用這一語言結構進行交流,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在教學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3.重點:目標詞匯和be going to + do結構。
難點:動詞一般將來時的用法和基本結構。
四、教學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
(1)掌握本課時的目標詞匯和目標語言。(2)學習運用 be going to +do 這種結構來談論對未來的打算。(3)學會用 what, how與be going to +do結合來提出問題并做出正確回答。
2.能力目標
聽 能聽懂談論有關人生理想的詞匯及表達。
說 能運用目標語言進行有關人生理想的談論。
讀 能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中獲取有關人生理想的信息。
寫 能運用正確的語言結構寫一篇題為 “my future”的短文。
3.情感目標
通過對人生理想的討論,讓學生從小就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且下決心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抱負、有動力、健康成長的新一代青少年學生。
五、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中學會了使用現在進行時表示計劃即將著手去做的事(一定要發生的事),對本單元的教學有所鋪墊。本單元主要講授使用be going to +do結構來表述將來的計劃或打算(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的事)。
六、教法、學法
教法:任務型教學法
學法:合作式學習法、觀察發現法 討論學習法、探索學習法
七、教學手段
多媒體、錄音機、黑板等
八、設計理念
本節課抓住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一開始就用他們樂于參與的游戲開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起到復習的作用。在新職業名稱呈現之后,再次引入競爭機制,開展小組競賽,更進一步活躍課堂,增強生生互動,同時起到新舊知識整合的作用。在目標語言的呈現方面,采用了“以舊引新”的辦法,用 want to be結構引出本節課的目標語言be going to + do結構。在聽、說能力訓練的同時,本節課對讀、寫能力訓練也設計了一定內容(group work、homework).總之,本節課注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設計了活潑、有趣、參與性強、參與面廣的課堂活動;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強調新舊知識的整合;在強化聽、說能力的同時,也進行了必要的讀、寫訓練,使各項能力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