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會聽見的》教案6
三、美點追尋,賞析課文的美1.學生齊讀課文2.提問: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學生明確:文章的語言特別美,就像一首詩……文章的想象豐富、細微,把“聲音”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聚焦無所不在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感受聲音的奇妙無窮,讀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輝中……文章的結構特別美,開頭和結尾很有特色,開頭列舉6種聲音,結尾又巧設5種游戲,新穎獨特……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設置懸念,誘人猜想……3.教師分類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深入品評課文的美點。教師總結:這篇課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語言美、意蘊美、結構美。(1)賞析課文的語言美。提問:課文的語言美,美在哪里?學生明確:美在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美在排比句的運用;美在多種多樣的問句;美在人稱的選用;……①揣摩文中活潑風趣、優美形象的語句。選朗讀水平較好的同學讀1、2、3段,其余同學聽讀,體味文句的詩情畫意。②品讀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體味其表達效果。女同學齊讀1、2、3段,用心品味細微的難以覺察的聲音,并展開聯想和想像,再現畫面。男同學齊讀5、6、7段,感覺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體味排比句富有節奏和氣勢的表達效果。教師要求學生模仿5、6、7段,仿寫三個段落,以生活中習以為常,不被留意的聲音為描寫對象,三個段落應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構成。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問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學生明確:文中的問句形式多樣,有提問、設問、反問等多種問句。如“你聽過……的聲音嗎?”“如果你問,這都是想像的聲音吧?我怎么聽不出來呢?那么我再說清楚一點……”“你總聽過……的聲音吧?……你總聽到些什么吧?”“你怎么會聽不見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么?”……這些問句,不斷引起讀音的注意,激活讀者的生活體驗,引發讀者思考。④提問: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改為第一人稱“我們”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用第二人稱“你”來敘述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讀時,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們對面和顏悅色、親切隨和地和我們談心。(2)賞析課文的意蘊美。提問:文章的內容很別致,請說出其獨特的意蘊。學生明確:聲音,無時不在,無所不在。但由于感覺的遲鈍,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們忽略。作者用充滿詩意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引領我們去傾聽,去感受。聲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讓我們伴隨著聲音一同成長,在美妙聲音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快樂、更有情趣。(3)賞析課文的結構美。①提問:文章的標題很有特點,如把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改為“用心傾聽”或“奇妙的聲音世界”好不好?學生明確:不好。原標題“你一定會聽見的”寄予作者對讀者的無限期冀和信賴,有較強的感情色彩。②提問:文章開頭共寫了六種聲音,前三種聲音極細微,難以聽見。課文為什么寫聲音從“無聲”寫起?去掉前三個段落行不行?學生明確:開頭描寫“蒲公英梳頭”“80只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 ”的“聲音”,這些所謂的聲音我們一般是聽不見的。但如果承認“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出的聲響”這個定義是正確的,那么也就應該承認“蒲公英梳頭”“螞蟻小跑步”“雪花飄落”都是有聲響的,只不過這聲響太細小,我們的耳朵難以感覺到罷了。從這樣細小的聲音——平常所謂的“無聲”寫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聲響也就無不在可聽見之列了。如果去掉前三個段落,文意就略顯單薄。用“耳朵”聽,無人不能,但用“心”傾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筆,傾聽心音,傾聽天籟,從每一種聲音里,感受喜怒哀樂,領悟其內涵。③提問:文章的結尾有何特色?學生明確:結尾部分新穎別致,作者沒有像慣常行文那樣總結或引申,而是別出心裁地建議你做做“聲音游戲”,通過游戲, 我們將進入奇妙無窮的聲音世界,進而聽見自己的心音,由此“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樂趣”,進一步印證了文章的主題。4.學生齊讀課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