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眷戀著祖國》綜合能力測試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對文章的內容和寫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門見山,表明觀點,以反襯的手法抑長城而揚都江堰,贊美了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b.文章開始不寫都江堰而寫長城,是為下面更好地寫都江堰作鋪墊,因為二者有一致的地方。c.本文在評述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工程時,融進了自己的文化知識和感受,抒寫了自己的獨特見解。d.作者贊美都江堰,是因為它歷史悠久,資格很老。8.在閱讀第④段時,讀者的頭腦中會浮現出一系列歷史人物,請回答下列問題:①主持都江堰修建的功臣是誰?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在文中特別提到劉備、李白等5位歷史人物,其目的是為了說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請從文中5位歷史人物中選擇你熟悉的一位,簡介他是什么樣的人,并引用他一句名言(或詩詞名句)(20字以內)。簡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據你對長城的了解,圍繞下面這句話,寫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既可抒情,也可議論)。這個苦難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間修了一條萬里屏障,為我們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種人類意志力的驕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a二、藍(籃)漿(槳)(忙)麻三、(一)1.略2.見課文分析3.略(二)1.悱惻湛藍2.(1)(文章、樂曲等)十分動人,這里指人的感情十分動人。(2)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滿足。3.散文,炊煙。4.因為炊煙的飄忽不定與游子的漂泊有著外在的相似;而炊煙的根在村莊,游子的根在故鄉,二者又存在著內在的聯系,所以作者選擇炊煙作為意象是頗有道理的。5.如“從樹梢上繞出來”;“從房脊上站起來”。“繞”寫出炊煙的飄忽之態;“站”用擬人的方法形象地寫出炊煙在無風的狀態下向上冒的形態。(言之有理即可)6.說明作者思鄉之切。炊煙會斷、會散、會滅,但炊煙也有根;故鄉的兒女會走、會飛、會一去不復返,但心中的思鄉之情不會因為時空的變化而削弱、消散,所以說“我不過是那一縷走散了的炊煙”。(三)1.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1)時間邈遠(2)灌溉功能(3)濡養文明(4)延伸距離(5)母親般的貢獻2.揭示主旨,總領全文。3.人類意志力的驕傲;從今天看歷史;自然古樸的風貌,給人渾厚凝重的感覺。4.(1)至今為民眾輸送汩汩清流。(2)永久性地灌溉中華民族。(3)至今像毫無所求的鄉間母親,只知貢獻。5.社會功用:長城,早已廢弛;都江堰,造福千年。文明特點:長城突兀在外,是一種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細細浸潤,是一種靈動的生活,只知貢獻。6.襯托(對比襯托)的方法,肯定了長城的地位,更加突出都江堰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工程。7.d 8.①李冰(李冰父子)②他們都是受到都江堰的濡養,在四川做出貢獻的歷史名人,作者以此證明都江堰濡養了中華文明。③略9.只要能圍繞這句話展示,寫出真情實感,語言順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