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教學課例
(四)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寫法
明確:本文既具有濃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強烈的真實而感人的力量。這一方面是因為主題具有現實意義,另一方面是作者始終注意把虛構與現實結合起來,如文章開頭就明確地向讀者交代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的身份、職業,這就使得桃源境內發生的一切事情好象都是真的。最后既與開頭來了個呼應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還寫到南陽劉子驥這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尋桃源而未果一事,更令人確信無疑?蓪嵵杏忠娖涮,如交代漁人,沒有住址、名姓,于事無考。再如標志消失,遂無問津者等也令人察覺到實中有虛。這就是文章巧妙之處,若有若無,使桃花源撲朔迷離,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增強了文章的藝術魅力。
正所謂虛虛實實,恍惚迷離,便是最堪尋味之筆也。
(五)配樂吟讀
以《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的古箏曲相配,讓學生在柔和輕歡的氛圍中再一次吟讀課文,感受桃源的景與情作者的情和志
(六)布置課后作業進行課堂內容的拓展延伸
1、熟讀背誦全文
2、教師分發文字資料《桃花源詩》,讓學生課后進行閱讀理解詩意。
資料內容如下:
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余陰,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穆窌峤煌,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1、朗讀《桃花源詩》,體悟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結合《桃花源詩》譯文,思考分析其在內容、寫作方法、思想感情上與《桃花源記》的內在聯系。
七、課后反思
文言教學的第一任務是,引導學生弄懂文言字詞的含義,疏通文意。落實字詞和文意的理解是閱讀文言的基礎,否則文言的教學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因此我在第一課時中,主要就這點要求進行了落實。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有意識有方向地逐步積累文言字詞和句式,還能注意教給學生相關的方法技巧以及采用“接龍競賽”等富有激勵性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同時有效地降低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難度。
第二課時采用了較有創意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目標完成較好。
本課的不足之處,由于時間較緊內容較多及學生文言基礎較為薄弱等原因,造成了教學任務落實不夠充分的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教改的同時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也應該是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