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陽臺》教案6
教學目標:一、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思想;
二、以是否封陽臺為線索,夾敘夾議;
三、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教學重點、難點:成人和孩子與自然相處的不同方式;
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和形象的語言;
對文中議論性語句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居住于高樓大廈的某一單元,封閉陽臺是司空見慣的。請同學們談談封閉陽臺有哪些好處。
。ń涣鳎
小結: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囂,可以防塵,可以擴大活動空間,可以美觀等。如此看來,封閉陽臺有諸多好處,可是本文的作者杜衛東卻決定不封陽臺了,是怎么回事?就讓我們到杜家看個究竟吧!
。ǔ鍪菊n題)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大家的預習情況怎樣。
二、檢查預習:
(詳見課件)
二、 理清線索:
關于杜家封陽臺一事幾經周折,請同學找出相關的句子,理清課文的線索。
明確:(板書)
明天要封陽臺——明天還封陽臺嗎——明天不封陽臺
三、 精讀課文
1、 杜家起先決定要封陽臺的態度堅決嗎?談談你的理由。
明確:堅決。第一自然段一句話自成一段,醒目突出,說明全家決定不容更改。
2、 后來又為什么對封陽臺的決定產生懷疑?
明確:“不速之客”——一只受傷的鴿子。
3、 鴿子初來是對“我們”是怎樣的態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
明確:“驚恐”“驚弓之鳥”“蜷縮”——戒備,對人類的害怕。
4、 對這位“不速之客”的到來,“我”和兒子都有了不封陽臺的念頭,兩人的心理有何不同之處?
明確:兒子——出于“憂慮”和領略“新奇的世界”的“瑰麗”的渴望;
“我”——出于對于鴿子的同情、憂慮,出于使鴿子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的善良愿望。
5、 兒子為什么會“憂慮”?為什么看到鴿子會驚喜?試從原文中找答案。
明確:“憂慮”:怕這個世界會因為我的“強權”瞬息即逝,使他來不及領略其中的瑰麗;另一個原因是為鴿子擔心。
“驚喜”:第 11 小節——孩子有著天然的親近自然的靈性,早期的人類就是從大自然中走來。
6、 孩子有著貼近大自然的天性,那么作為成人的“我”呢?試從文中找內容來回答。
明確:第 9 小節,作者參加內蒙筆會的描寫!扒椴蛔越、“趴”、“喊”等詞,“仿佛 …… 大地母親的心音”。
7、 也就是說無論是孩子或是成人都有貼近大自然的天性,人和大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具體是如何的一種關系,你能否找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
明確: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們仿佛走進了一個怪圈 …… 便有了一種失落感。
8、 正如文中所說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然而很多人卻不能意識到這一點,下面請看一組圖片,請一位同學對此作一下口頭描繪,并談談你的感受。(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