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6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5、討論
1.找出課文中描寫“我”爬下懸崖時的語句和“我”走第一步時的動詞,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
2.父親指點“我”爬下懸崖時,“我”的心理有什么變化?
3.課文什么地方寫“我”再走一步?“走一步”和“再走一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4.父親是怎么知道“我”陷入困境的?課文中幾次寫到杰利?是詳寫
還是略寫?能否略去不寫杰利?為什么?
5.“啜泣”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幾次寫到“啜泣”?含義有什么不同?
6.爬懸崖這件事給了“我”什么啟示?(“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
的是什么?)
答案1.課文主要[寫“我”( 跟小伙伴們爬懸崖 )的過程,寫我爬下懸崖走第一步時的動詞是( 伸、探、踩),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 小心翼翼)的心理。
2.在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細地寫出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
( 毫無信心)、繼而是(萌發信心),隨后是(信 心大增)最后是
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5.文中兩次寫到“啜泣”,含義不同。第一次是( 恐懼、傷心),第
二次是(驚喜、委屈、感動、余悸、成就感)。
6.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的是:
要著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
走了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
體驗反思: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后,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學生練筆,小組交流,全班反饋)(只要學生聯系自己,無論體會大小,教師都要真誠鼓勵)。? [教師小結]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學生朗讀《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點片斷,感受文章內容 拓展延伸:? 同學們,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你還獲得了哪些啟示呢?假如你是“我”,將怎么辦?假如你是“我’’的同學,將怎么辦?杰利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親為什么不把“我”抱下懸崖,而是教“我”自己下來?? 以上作業,請同學們在課間討論交流,整理在練筆本上。?
拓展延伸二:
比較閱讀談中美德教育方式:學生朗讀《迷途笛音》回答問題: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么方式?他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