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游山西村》、《漁家傲》、《浣溪沙》教案
設計問題③:給此段加一個什么小標題?
討論明確:“祈求廣廈”(板書)
設計問題④:由此可見杜甫是怎樣的一個人?
討論明確:“憂國憂民”(板書)。
小結:
這正是詩人的偉大之處。他不僅只是寫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這風雨之夜,普天之下還有更多象他這樣處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這使讀者眼前為之一亮。
然后啟發學生,誰能再說出一些杜甫憂國憂民的名句?(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和另一篇杜甫描寫安史之亂的詩《石壕吏》中的有關句子,進一步感受他憂國憂民的博大思想。要用多媒體打出有關詩句。)
在此基礎上,可再補充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等例句。(用多媒體打出有關詩句)并向學生說明憂國憂民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
(三)板書設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夜雨 濕屋
群童抱茅 秋風破屋
秋風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祈求廣廈—憂國憂民
(四)課堂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電視劇編劇(導演),打算寫(導)一部有關杜甫的歷史劇,結合此詩,你準備設計一些情節和畫面,請進行合理的想象,把有關的畫面描寫出來,并適當加入主人公動作、神態的描寫。(用多媒體打出課堂練習內容。該作業以“奇思妙想”為主題,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感知的新情境,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活化了所學的知識,起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可以要求學生課下進行專門的習作創作。)
附學生習作兩篇:
(之一)
鏡頭一:深秋季節,北風呼呼地刮,咆哮著,怒號著,漫卷著地上的枯黃落葉。這時,有一位頹然的老人,那就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剛下過雨的泥濘中。他右手拄著老樹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緊攥著幾根茅草。他駝著背,頭發散亂,臉上布滿皺紋,皺紋很深,里面還夾著一些泥土,他的眼睛暗淡無光。
鏡頭二:他看了看旁邊那簡陋的沒有屋頂的破房子,又看了看小河對岸孩童們正抱著茅草往樹林里鉆,不由地進入了回憶。昨天晚上,天氣很冷,忽然又刮起大風,刮倒了屋外的菜架子,刮得門窗鐺鐺作響,一家人都被吵醒了。忽然,狂風將屋頂上那薄薄的幾層茅草卷了起來,刺骨的寒風擠進了屋子里,把孩子們凍得哇哇直哭。老人只好用薄的不能再薄,舊的不能再舊的硬“棉被”給孩子蓋好。這時,綿綿秋雨下了起來,冰冷的雨水淋透了全家人。他們能做得都做了,只有等待雨快點停。
鏡頭三:一陣涼風吹過,老人從回憶中醒來,他不斷地嘆息和搖頭,臉上的皺紋更加緊鎖著。一會兒他臉朝天空,自言道:“哎,像我們這樣受苦受難的人還有多少,他們肯定比我們還慘!什么時候才能讓每一個窮苦的人都住上風吹不破,雨打不漏的高樓大廈啊?如果真的能這樣,我寧愿自己仍就在這里受罪!”
鏡頭四:太陽即將下山了,夕陽的斜光折照在那間破屋子上,幾只烏鴉在枯死的樹上嘶啞地叫著。哎!老人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
(之二)
鏡頭一:那是在一個深秋的夜晚,秋風象魔鬼似得號叫著,雖不象寒風那樣刺骨,但也足以讓人渾身顫栗了。就在這一天,年老的杜甫辛辛苦苦蓋起來的小茅草屋,被風刮得不象樣子,屋頂上的茅草都被刮走了。他托著瘦弱的身體,到處去撿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