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會聽見的》教學實錄片段
1. 以積累語料為主要功用的,稱積累型;
2. 以咀嚼語句為主要功用的,稱咀嚼型;
3. 以美讀美文為主要功用的,稱美讀型;
4. 以筆述自讀心得體會為主要功用的,稱筆述型;
5. 以解析篇章為主要功用的,稱解析型;
6. 以鑒賞作品為主要功用的,稱鑒賞型;
7. 以擴充知識面、誘發興趣為主要功用的,稱瀏覽型;
8. 以篩選信息為主要功用的,稱篩選型;
9. 以研究思想觀點和相關問題為主要功用的,稱研究型;
10. 以通過趣味活動來提高語文能力的,稱趣味活動型。
這10種類型是根據教學功用作出的第一層劃分;還應該針對不同的課文對象和學習需求,進行更為細致的第二層乃至第三層劃分。比如“積累型”,就有文言語料和語體語料之分,小學、初中、高中不同的教學需求之分;再如“鑒賞型”,因不同類別的文學作品、不同層次的教學需求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具體的課型與教學方法也會有多種樣式,呈現出斑斕的色調。此外,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兼類現象,如“美讀型”與“咀嚼型”就*攏得比較緊密(因為美讀是咀嚼的主要方法之一)。 大致劃分出教學類型,這是必要的,具有明顯的教學優勢:提出了教學的規定性,使教學活動能夠有大的規矩可依。所謂有規矩可依,一是明確了課文的教學功用;二是有具體的課型作制約;三是有基本的教學方法作支撐。這樣,可以確保教學不至于各行其是,漫無理路。
――按照上述思路來分析吳興旺老師提供的這個教學案例,大致可以歸入“咀嚼型”,主要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習課文的優美的語句,揣摩其妙義,通過涵泳和記憶(包括審美方面的激發與引導),汲取語言營養。一般說來,“咀嚼型”的教學重心放在揣摩語句方面,使用較多的教學方法有四種:美讀,默讀,批注和仿寫。其主要的教學功用,一言以蔽之,即從語句方面含英咀華,滋補自身。這種教學類型非常重要,以前卻被我們忽略了,大量教學工作放在研究課文的章法思路和主題方面,所謂“架空分析”指的就是這種情況。相反,語句的咀嚼不受重視,學生的詞匯量嚴重不足,不喜歡也不大會字斟句酌,因而語感不好,沒有學到語文的真功夫。這次,欣喜地看到吳老師展示了一堂好的“咀嚼”課。其好,可以分三條說:一是搭建了“咀嚼”的工作平臺,教學類型清晰,教學功用明確,教學方法得當;二是疏通了“咀嚼”的心理通道,教學立意方面有獨到的想法,能夠在既定的課型里注重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審美意識,全面開發學習語言的潛能;三是擴展了“咀嚼”的寬度,巧妙溝通讀與寫兩種語文能力練習的渠道。這堂課,從大方向看,教學有規可依,立意也有高度,克服了隨意性和盲目性,比較實在;從細節看,又具有鮮明的特色,比較靈動。實和活統一在一起了,所以可圈可點,值得稱道。
這個教學案例還提示我們:要全面認識和妥善處理讀與寫的教學關系。這方面矛盾也很多!把娱L讀與寫的雙翼”,讓兩種基本的語文能力協同發展,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閱讀是基礎,這個基礎厚實可*,提高寫作能力才有保證。以此而論,閱讀教學里的“寫”首先應該服從“讀”的需要,喧賓奪主并不是好事;所謂“讀寫結合”要立足于宏觀的戰略安排。像上面展示的課例,吳老師在“咀嚼型”的閱讀課上穿插一定量的動筆練習(批注和仿寫),主要教學功用還是在于提高“咀嚼”的質量,加深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感悟和記憶。頭疼未必只醫頭,換一種處理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點,這符合語文學習的辯證法。這種仿寫,我看有點像習字活動里的“臨摹”(臨帖)。面前有范例可學,不管一時能不能“仿”得地道,總需要認真揣摩人家的模樣和特點――教師因勢利導,學生在閱讀方面就容易產生真切的感受。如果能夠將對文字的咀嚼和仿寫密切結合在一起,進入悉心涵泳的境界,領略到“咀嚼臨摹興味長”的樂趣,那就更好了。還這里要強調兩點:一是充當“咀嚼”對象的課文應該是最好的文字,確實有嚼頭,經得起推敲,值得記憶終生。二是在閱讀中穿插寫作,其具體方式應該依照課文和教學類型的特點而定,可以靈活多變,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