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課堂教學實錄
生:第三則。
師:對。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生命之舟》,是電視新聞。第5幀:2、課文《生命之舟》—電視新聞(電視新聞解說詞)
師:同學們比較一下,電視新聞與報紙上登載的,廣播里播放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畫面,有聲音,有看有聽。
師:對。這就是電視新聞的特點。那位同學讀一片書上對電視新聞的解釋?
生:電視新聞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畫面包括圖像、字幕、圖表、照片和影像資料,聲音包括:解說、同期聲和現場效果。
第6幀:電視新聞的特點——聲畫合一(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傳播手段)畫面包括:圖像、字幕、圖表、照片和影像資料。聲音包括:解說、同期聲和現場效果。
思考:什么是同期聲?電視新聞如果去掉“同期聲”部分有什么影響?
師:同學們看屏幕。
第7幀:圖片:(1)難忘98;(2)人間奇跡。
第8幀:二、合作解疑:
1、背景:1998年8月1日——一個刻骨銘心、英勇悲壯的建軍節。
簰洲遺恨——8月1日晚上8:20,湖北嘉魚簰洲灣突發潰口,
——前來實施救援搶險任務的湖北省軍區某舟橋旅和空軍某高炮營:
15輛軍車被無情的洪水掀翻,19名官兵壯烈犧牲。
——這一天,是嘉魚縣1.8萬防汛大軍在長江大堤上嚴防死守的第31天。
——空軍某高炮營指導員高建成在生與死的選擇面前,毫不猶豫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戰士;
——7歲的小江珊憑著頑強生命力,獨自在一棵樹上堅持了9小時,最終獲救;
——戰士邵飛駕著沖鋒舟洪水中救人1800;
2、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則電視新聞報道的主要事實。
(1998年簰洲灣發生潰口后)
解放軍和武警戰士前往營救被困群眾。
(某舟橋旅和某公安消防總隊)
3、找出本則新聞的導語,說說導語部分交代了些什么內容?
1998年8月1日晚8:20
廣州軍區舟橋某旅、湖北省公安消防總隊、趕往營救記者隨同
閱讀新聞導語部分,回答問題:
導語交代的新聞時間是:8月1日晚8點20分導語交代的新聞地點是:湖北嘉魚簰洲灣
導語交代的新聞人物是:舟橋某旅和公安消防總隊官兵導語交代的新聞起因是:湖北嘉魚簰洲灣突然發生潰口導語交代的新聞事件是:奉命趕往現場營救導語在新聞中的作用是:概括新聞主要事實
4、閱讀新聞的主體和語部分,回答問題:
a、主體部分具體寫——( 救助過程或戰士解救被困人員)
重點選擇了兩個畫面加以表現:(救助戰士茍峰)和(救助小女孩)。
b、結語的作用是(總結救助行動,點題)
5、小女孩處境有多危險?為什么營救工作一次以一次失敗?
處境危險——洪水已淹到她的腰部,急流頂沖。
營救工作一次又一次失敗——急流頂沖,小女孩抱著小樹,
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爭。
6、救助行為是通過哪些具體的動作來表現的?根據課文填空, 體會電視新聞語言上的特點。
閱讀主體部分,選詞填空。
(1)搜尋 繞過 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