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發展性學習案例)
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里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
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著天邊的北斗。她們看著初夏的小麥黃梢,看著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
把女孩們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詩意盎然地暗喻著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著天邊的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實在的景物,因為是在敵人的封鎖下,所以多半是夜行軍,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至于小說結尾部分的那段關于蘆花的描寫,表面上看來,似乎離開了具體的斗爭環境——那一場跟敵人進行的殊死戰斗,其實不然,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那是老人正“狠狠地敲打”那些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把他們致于死地時,“向著葦塘望了一眼”所產生的感受。俗話說“景隨情移”,解恨的戰斗必然會在內心萌發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此情此景,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眼里,自然會顯得格外的美麗了。
從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可看出,孫犁筆下的景物,不單純是一種點綴品,而是蘊含了深遠的寄寓在內的。在他的小說里,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因而,它們絕不是幾顆游離的珍珠,而是作品內在氣質的結晶體。
(選自《孫犁作品欣賞》,廣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典型事例:戰爭的巨大代價。
一場戰爭要花費多少錢?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花了285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花了40000億美元,朝鮮戰爭花了34004z,美元,越南戰爭花了7200億美元,波斯灣戰爭花了1500億美元,對南斯拉夫科索沃的空襲費用是250億美元,伊拉克戰爭費用約45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這場戰爭,蔓延歐、亞、非三大洲,一場大戰下來,繁榮的世界成了一片廢墟。軍人傷亡總數約5000萬以上,無辜的平民,傷亡人數高達9000萬。
4.課外收集。
(1)以抗戰為背景的影片有《雞毛信》、《小兵張嘎》、《趙一曼》、《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地雷戰》等。
(2)以抗戰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有《鐵道游擊隊》、《敵后武工隊》、《平原槍聲》、《烈火金鋼》、《苦菜花》、《野火春風斗古城》等。
(3)以抗戰為背景的歌曲有《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八路軍軍歌》、《新四軍軍歌》等。
(4)反映抗戰的重大事件有:“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jing大屠殺”、“平型關大捷”、“血戰臺兒莊”、“淞滬之戰”等。
(吳建軍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