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
四、布置作業: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學生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1段,對題目作簡單解釋,然后提出中心論點。
第2段,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
第3段,從反面論述,說明無業的害處。
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反面論述。
第5段,作者具體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6段,開門見山提出第二分論點“要敬業”。
第7段,以設問方式把“要敬業”的論述引向深入。第8段,論述“要樂業”。第9段,歸結全文。
教后記
第二課時
李金貴
課 題 敬業與樂業 課時 2 授課日期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并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2、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3、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系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要點
1、分析文章的觀點和材料是如何統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總結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容 旁 注
一、粗讀全文,然后提問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的統一的。
2.要求學生能根據論據找出論點,根據論點找出論據,從而認識課文中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
二、讀議課文第二部分課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層。
第一層(第2~5段),提出有業之必要。這是確立全文論點的基礎。第2段,共3句話,第1句和第2句是轉折關系,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這是提出本層的分論點,第3句和1、2兩句是因果關系,說出先談“有業”的原因。第3段,說明無業的害處,這是先從反面論述。課文先引兩句孔子的話作理論論據,然后再簡單評述。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正面論述,與第3段形成對照。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屬事實論據。第5段是作者的具體論述。有了第3、4兩段的對照,本段作者的說理就顯得十分自然。文中的兩個“簡直”以及“徹底”“萬不能”等詞語,都表現出作者鮮明的態度,具有不容置辯的力量。本段結尾處限定論述范圍,轉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論,又不致使人誤解。
第二層(第6~7段),論述“要敬業”。第6段,先開門見山提出本層中心,顯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層展開論述:①先解“敬”字含義,引朱子的話來解釋。②再講為什么可敬,以設問方式展開論述。課文舉兩個地位懸殊的職業作例子,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為進一步論證“敬業”打下基礎。③贊美敬業的人。第7段,以設問的方式把論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實于自己的職業,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論述,也引用《莊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論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國學者的著述,以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同的行為,把“敬業”解釋得十分形象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