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自學評估
4.本文談的是孩子的“優點”和“愿望”,第⑨段卻說“人類”的愿望,是不是背離主題了?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認真讀一遍原文,說說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一個什么觀點?對作者所說的話題,你想說什么?把最要緊的用一段話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達標訓練】
1.《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b
3.(1)一帆風順(2)袖手旁觀
【能力提高】
1.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證明實驗的過程不是通過消極的觀察,而是要積極的動手栽種,研究竹子的生長過程和進行科學的觀察。
2.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而是需要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
3.舉“我”個人的經驗證明“用功”埋頭讀書,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這屬于舉例論證。
4.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5.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進行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袖手旁觀,而是進行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開放探究】
1.原文表達效果好。表明孩子們是經過認真思考后才填寫的,不是隨意、馬虎、瞎說的,表明調查的結果是可*的。
2.略
3.優點和愿望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孩子們不能喪失其中任何一個。
4.不偏題。此節文字是從愿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這個角度來進一步證明孩子不能沒有愿望。
5.作者的觀點:我們不能讓孩子們喪失了優點和愿望。
第二問和第三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