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案4
b.等死,死國可乎
a 嗟乎,燕雀安知鴻韻之志哉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a.此教我先威眾耳
b.且壯土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說明]從檢查作業入手,目的是通過朗讀,溫習課文內容,也為下邊將要進行疏通文意(集體)做準備。
聽教師范讀一遍課文。
要求:聽讀時,想每句話的大意,想上節課有問題的語句現在明白了沒有;準備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
二、集體解疑,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內容。
學生提出有疑難的語句,全班集體解疑。具體方法:
一個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教師鼓勵其他同學給這位同學解說明白;同學們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講解。
[說明]讓同學之間互解疑難,既使之產生興趣,又利于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
二人小組,討論課后練習二,填空。
(l)起義的導火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戍卒在開赴漁陽途中遇雨失期)
(2)陳勝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①秦二世殺太子扶蘇,引起人民群眾對秦王朝的更大不滿;③楚人懷念楚將項燕,有強烈的復國愿望)
(3)為起義作輿論準備的辦法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
(①將寫有“陳勝王”的布條置魚腹中,戍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②吳廣在駐地旁的叢詞中,狐嗚呼口:“大楚興,陳勝王。”)
(4)是起義的第一步;接著用。作為動員群眾起義的口號。
(并殺兩尉;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
集體討論填室內容。
[說明]能將上面每個空填準,對課文內容就有了基本理解,教師不需要在這方面作過多講解。集體討論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再讀“閱讀指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了解古今詞義的不同。
以完成課后練習五第1題為主要內容。
教師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寫上如下樣子:
涉水時(年輕) 亦死(逃亡) 令吳廣(暗地) 中停停語(處處)(將軍身披堅執銳(自己、親自)
要求:為每組配上一句現代漢語,每句中要用上加點詞,然后在句后括號內,注明現代漢語的意思。
[說明]指導學生利用現代漢語詞典,了解古今的詞義有何不同。教師不必細講,學生能按要求做了,就達到了目的。
四、復述課文的內容。
要求:(1)用現代白話復述;(2)復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環節和關鍵之處。可參考前邊所做的填空練習。
[說明]串譯課文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只解決疑難,以此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讀習慣和善于利用注解的習慣。應該說,做到這些,課文大意學生已能明白了。用復述的形式,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基本內容。能夠復述占主要情節,即說明達到了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