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案4
2 學生口譯并講評翻譯情況。
3 質疑和討論。
提問: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畫出有關句子。
討論明確: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勞役和殘酷的刑法。“發閭左適戍漁陽900人,一次征發就達900人,可見當時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統治者逼迫出來的。
提問:陳勝、吳廣是怎樣謀劃起義的?怎樣看待他們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討論明確:首先,陳勝、吳廣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殘酷統治及廣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時,陳勝還分析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蘇、項燕之名“為天下唱”的主張;最后,他們為起義制造輿論。采用“丹書魚腹”、“篝火狐鳴”等迷信的方式,這是根據當時的的具體情況而采取的斗爭策略,說明陳勝、吳廣的足智多謀。提問: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語言、動作、外貌)
明確:以記敘人物的對話為主,通過對話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三、研讀第3段
1 閱讀理解課文,講清重點字詞句(結合文中注釋和語境進行)
多為用者 忿恚尉 借第令毋斬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比至陳 豪杰 被堅執銳 刑其長吏
2 學生口譯并講評翻譯情況。
3 質疑和討論。
提問:這一段寫了哪些內容?
討論明確:寫了三方面內容。(1)并殺兩尉;(2)為壇而盟;(3)勝利進軍。總之,寫了起義的經過和勝利情況。
提問:“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思想含義是什么?
討論明確:這句話表達了陳勝等人敢做敢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否定。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提問: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勝、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農民起義風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同時也告訴人們,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理解·積累”題四、五;背誦“陳勝、吳廣乃謀曰……吳廣以為然”和“召令徒屬曰……吳廣為都尉”兩段文字。
第五課時
一、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二、討論本文的主題思想
提問:陳勝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么態度?試說明理由。討論明確:作者對陳勝是肯定和贊揚的。“世家”是《史記》中為那些對全國政局有影響的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司馬遷將陳勝與一般的王侯齊觀,可見對他首先發難的功績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活動,歸納出主題思想:本文生動地記敘了陳勝起義的過程,刻畫了陳勝、吳廣的英雄形象,贊揚了他們反抗暴秦專制的歷史功績。
三、討論本文的寫作特色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啟發誘導,明確:
1 圍繞中心來選材組材。文章圍繞著秦末農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詳略得當地記敘了起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作者首先簡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陳勝的身世和抱負,繼而詳寫起義的原因、謀劃情況、起義的經過及得取得的勝利。條理清楚,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