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課后練習
敬業與樂業·課后練習 基礎題 1.注音或寫漢字。(1)rú( )家 (2)老dān( )(3)xiè dú( )( ) (4)承蜩( )(5)強聒( )( ) (6)駢( )進(7)調( )和 (8)折( )本2.解釋詞語。(1)強聒不舍:(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3)惟其:(4)旁騖:(5)精微:(6)敬業樂群:(7)不二法門:(8)神圣:3.簡答題。(1)作者在開篇為什么要談“有業”的必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大量引用古今賢能語言的好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認為凡職業都有趣味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第一要敬業。敬字為古圣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后來有些人說得太精微,倒變了不適實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有什么可敬呢?為什么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制來充當消化面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里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圣。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們對于各種職業,沒有什么分別揀擇。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于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4.解釋下列加粗的字,并寫出一個包含這個字的成語。(1)一點不旁騖:成語:(2)揀擇:成語:(3)因自己的才能、境地:成語:5.寫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敬字為古圣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空。(1)各用四個字概括文中所列舉的兩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論點________________。(包括標點在內不超過20字) 創新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般來說,旁觀者未必清。這些“旁觀者”究竟清不清呢?其實,一點也不清。試想,四個現代化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按理說,人人都應當是“當局者”,是主人翁。碰到困難,自己應盡一份力量。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見他是不主張做旁觀者的,何況我們是新社會的主人呢?如果你竟當了旁觀者,就表明你完全忘記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起碼責任,這正是最大的“不清”。一個人一旦置身于旁觀者的地位,就會漸漸地與時代隔絕,與人民疏遠,既嘗不到創業的艱辛,也領受不到勝利的歡樂。甘與苦,愛與憎,冷與熱,跟時代全不相通。這樣就會變得庸俗猥瑣,心胸狹隘,斤斤計較于蠅頭小利,而不顧四化之千秋大業。正是所謂孟子所說的“不見輿薪”(一車子柴草都瞧不見),又何“清”之有?可見今天的旁觀者,因為不清——對四化前途不清,對社會規律不清,對時代潮流不清——才旁觀的。而愈是旁觀,便愈是“不清”了。現時,那句流行已久的俗話似乎應當倒過來:“當局者清,旁觀者迷。”這樣一改,也許更符合唯物論的認識論。俗話又說:“袖手旁觀。”“袖手”,正是旁觀者的特點。凡事若不動手干,只是袖手觀看,就不會有變革現實的實踐。只憑看,怎么能看得清呢?一切真知本來只屬于親身實踐的人們。今天,對我們的事業和前途真正有清醒深刻的認識的,也只能是那些以主人翁的姿態變革社會、獻身“四化”的人們。7.給下列加粗字注音。狹隘( ) 不見輿( )薪8.結合原文,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1)匹夫有責:(2)庸俗猥瑣:(3)袖手旁觀:9.議論文的論證方式,一般可以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兩種。上述的議論文從論證方式看,屬________文。其中的“敵論”是________________。10.“一點也不清”的“一點”指________。11.從“一點也不清”出發,作者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批駁?首先_______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_;而后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12.本文論證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基礎題 1.(1)儒(2)聃 (3)褻瀆 (4)tiáo(5)qiǎng guō(6)pián(7)tiáo(8)shé2.(1)~(7)略(8)崇高而莊嚴。3.(1)必須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依據,所以作者在講演“敬業、樂業”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2)好處:①使文章更簡潔精煉;②含蓄典雅;③增強說服力。(3)原因:①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②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③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④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煩悶。 能力題 4.(1)馬亂跑 好高騖遠(2)挑選 披沙揀金(3)依照,根據 因地制宜5.敬字為法門。6.(1)當大總統 拉黃包車(2)職業之神圣,凡職業都可敬,都應做到圓滿 創新題 7.ài yú 8.(1)平常人(2)庸俗不大方(3)把手藏在袖子里9.立論駁論 駁論“旁觀者清”的觀點,即“旁觀者看問題清醒”10.完全11.批駁“旁觀者”沒有主人翁精神,忘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批駁“旁觀者”與時代隔絕,與人民疏遠,不知“當局者”的甘苦,無“清”可言批駁“旁觀者”,因其不清而旁觀,而愈是旁觀便愈是不清 批駁“旁觀者”,凡事不動手,不參與變革現實的實踐,當然是看不清12.對我們的事業和前途真正有清醒深刻的認識的,也只能是那些以主人翁的姿態變革社會、獻身“四化”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