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過零丁洋》《山坡羊·潼關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習要點
學習本文,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一、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體會景物描寫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三、識記每篇文章的出處,作者及所處的年代。
四、背誦詩詞曲五首。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敬宗寶歷二年,劉禹錫從和州返洛陽,途經揚州時,遇到了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他,他就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作為答謝。
\'樂天\'是白居易的字。
關于作者:
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他和柳宗元同中進士,一起參加了王叔文政治集團,在當政的幾個月內實現了一些改革。 失敗后,一再遭貶。 他與白居易同年(772)生。兩人在長安認識, 互相唱和詩達數十篇之多,世稱\'劉白\'。
思考:
1、詩的開頭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什么意思?
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劉禹錫想改革時弊,遭到打擊,被貶到凄涼荒僻之地。這兩句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
2、本文運用了典故,請同學們把它找出來。
本文有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一個是\'爛柯人\'。
3、關于本文的主題。
本文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
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作者自己,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使詩句具有了普通意義。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詩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
二、《赤壁》
1、關于本文的作者。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詩人。他生活在日趨衰落的晚唐時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負是恢復唐王朝天寶以前的興盛景象。他反對最高統治者窮奢極欲、不恤國事,更痛恨藩鎮割據和回紇、吐蕃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認為唐王朝必須除去這兩大禍患,加強統一,收復失地,國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減輕。但他始終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負,所以一直慨嘆憂郁。杜牧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顯著,后人稱盛唐時期的杜甫為\'老杜\',稱晚唐時期的杜牧則為\'小杜\'。著有《樊川集》。
2、關于本文的主題。
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
3、如何理解\'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
三、《過零丁洋》
《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官至丞相兼樞密使,封信國公。他在職時,正值元蒙軍隊大舉南侵,南宋處于亡國邊緣。為了救亡圖存,他積極組織抗戰,不幸兵敗被俘,英勇就義。他在獄中寫有《正氣歌》長詩,表現了他的偉大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1、關于本文的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所寫。后來元軍統張弘范再逼他招降南宋抵抗人士時,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節。
2、關于本文的主題。
作者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了詩人憂國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