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過零丁洋》《山坡羊·潼關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學習要點
b、 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嘆零丁。
c、明月幾時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
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難全。
e、峰巒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西都,____________ 。傷心秦漢經行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1、b 解析: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貶謫之地四川、湖北、湖南一帶,是\'湖南\'而非\'貴州\'
2、abd 解析:分清本文所選作品的體裁
3、b 解析:背誦并深刻理解本課中千古傳誦的名句。
4、略。
課外拓展
關于蘇軾及其代表作
蘇軾是宋代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詩文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帶有那個時代一般的特色。要理解宋代詩文的發展及其成就,蘇軾正是一位理想的代表作家。
宋代詩文是中國封建時代正統文學的尾聲,這時市民文學已經出現,躍躍欲試地將要取正統詩文的地位,這傾向到了元明兩代就全然是市民文學的優勢了。而宋代則還是過渡時期,這時正統詩文為了保持自己岌岌可危的陣地,一方面表現為濃厚的保守傾向,一方面則力求不辱沒過去黃金時代中所曾經獲得的光榮;一種中年人潔身自好的要求,一種近于清秋氣象的心情,便成為詩、文、圖畫甚至于哲學(例如理學)的共同的基調。這時代的特征,說明封建文化的青春創造時代已不再來;但是還力圖在往日的基礎上別開生面;這在詩文方面,蘇軾就是一個代表人物。
先秦是古代的散文高潮,建安以至唐代的詩歌高潮,到了宋代已經不復成為澎湃的力量;這時要想推陳出新,自成一個局面,于是宋代的作家便把兩者的力量結合起來,想要寫出一種近于詩的文,與近于文的詩,也就是要說理中帶有抒情,而抒情中帶有說理。這傾向開始于中唐柳宗元的山水游記與韓愈的\'以文為詩\',到了宋代就成為普遍的發展。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屬于前者,蘇軾的《赤壁賦》等屬于后者,二者間的距離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罷了。
封建時代的正統文學是以游宦生活為中心的,蘇軾的一生寫作也不例外;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政治態度,也正是蘇軾的政治態度;蘇軾在政治上的保守傾向與其局限性是無可諱言的,然而他想為國家為人民做一番事業,不慕榮利不追逐富貴,這也是無可諱言的。在他的作品中直接干預生活的詩篇,像《吳中田婦嘆》等。這一類近于諷諭詩的寫作,在蘇集中并不在少數。然而限于那個時代,也限于自己的政治認識,最后他終于愛上了陶淵明,自號\'東坡居士\',這個元結、顧況、白居易都曾經走過的道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這樣的基礎上,繼承著屈原宋玉以來美人香草的比喻,布衣寒士\'詠懷\',與莊子的富于理趣的散文,于是出現了蘇軾行云流水般的風格與超塵出俗的造詣,這里有著那流傳人口的前后《赤壁賦》;其中尤以《前赤壁賦》,詩情與理趣融會無間,成為宋代杰出的佳作。而我們如果能夠理解《前赤壁賦》,也就不難理解《水調歌頭》與《念奴嬌》,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