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六 《寬容》序
六、歸納文章。
1.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把握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家覺得《寬容》序言里的寓言故事蘊涵了怎樣深刻的道理?
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說明《寬容》一書的精髓,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寬容,反對以愚昧無知、頑固兇殘的態度扼殺真理。
2.學習本文你會得到什么啟示?
(1)歷史的進步要靠知識的進步,要靠真理的發展。
(2)真理的發展是曲折的,因此我們應提倡思想自由,實行寬容政策,保證真理的發展有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
(3)探索者、先驅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因此在學習上要有懷疑精神、創新精神、獻身精神。
七、課堂練習。
請每個同學用一句話說說你眼中的“寬容”或者你對“寬容”的理解。
寬容是一種胸懷,一種精神,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修養促成的智慧,只有胸襟開闊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
寬容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歌,能給所有人帶來好心情。
寬容的效應也許不在眼下,卻在將來,不論怎樣都是美好的。
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對一切保持寬容的心態。
八、總結。
讓我們共同以汪國真的一首詩共勉吧: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寬容是一種理解,寬容是一種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我們緊緊地握住寬容的雙手吧!
九、開拓思維。
郁達夫說過,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分析總結其“魔力”何在。
生動形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引人思考。作者將人類歷史上無數的事實典型化了,虛構成一個寓言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比實際的歷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強烈,因而更帶普遍性。讀這個故事能喚起許許多多聯想,覺得那些專制主義者的嘴臉跟守舊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臉跟山谷中村民何其相似,而歷史的演變跟這個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學性,形象生動地闡述了道理,不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例如:在語言表達上,語言如詩,含義雋永,富有哲理。“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地流著”都有著深刻的象征意義。山谷為什么“無知”?因為它封閉、古老,象征著保守不開放;小溪為什么是“知識的”?因為在無知山谷里只有它保持著與外界的聯系,它是流動的,象征著創新與開放;而溪谷又為什么是“深邃破敗的”?因為它有千年歷史,有古老的律法,但隨著新生事物的崛起,它被沖刷得一天天走向衰敗了。當然,新生事物在興起之時總是比較弱小的,尤其是面對強大的保守勢力,所以小溪只能“緩緩地流著”。
課文中像這樣耐人尋味的句子很多很多,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去分析、理解,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十、布置作業。
1.學習本文的語言,結合你的理解和感悟為漫游者寫一則墓志銘。
(提示:設計此題的目的是以漫游者的悲劇故事來喚醒學生的“大愛”——對人類前行中的苦難的悲憫,強化人文精神,加強文化底蘊。)
2.課下閱讀《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