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靈》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描寫和議論等表達方式,展現人與其他生靈共處的景象,揭示其中深義。
2、理解作者提出的自然界的其他生靈也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人類應與之友好相處的思想。
[重點難點]
1、重點:語言具有諸多特色。
2、難點:運用描寫和議論等表達方式。
[教學時數]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作者簡介:舒乙,作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
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有關“人與動物”的資料,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一部分(1——5):寫現代文學館仍有各種鳥類及小松鼠棲息,慨嘆北京城已少見鳥獸蹤跡。
第二部分(6——12):寫每座城市都應有每座城市鐘愛的小動物,與鳥獸、魚共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每一自然段寫什么?怎樣寫?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1段,寫現代文學館喜鵲棲息嬉戲之景。先描寫現代文學館“古樹參天”“游人稀少”“幽雅得很”的環境,表明“常有鳥兒飛來棲息”的原因;繼而描寫喜鵲嬉戲的景象:“成雙成對”,“成幫成伙”,“跳來跳去,飛來飛去,叫來叫去”,的確充滿“生機和歡快”,可見這里是都市里極為難得的一個鳥類天堂。作者對國內外參觀者宣稱“這是我們的一景”,頗多自豪,充滿喜愛之情。
第2段,寫現代文學館之寶小松鼠。作者并沒有描繪小松鼠出沒的情景,但卻以議論之筆,一再贊嘆這“簡直是奇跡”,“太奇怪了”,視小松鼠為文學館“一寶”,充分表明“小松鼠長在北京城里真不容易”。聯系上文,“一景”“一寶”之贊,固然為文學館而欣喜,但卻表明北京全城鳥獸生存嬉戲之景已成明日黃花。
第3段,寫現代文學館還有其他鳥類輪流光顧。文章特別描寫聽一種小鳥的“動人的鳴叫”所形成的感受,視之為“難逢的幸事”,可見在其他地方,久已不聞鳥類婉轉的歌喉了。
第4段,寫冬天院中一對通體漆黑的大烏鴉。著力描寫大烏鴉“呆呆地蹲著”,“孤獨而寂寞”的神態,面對“這忙碌的大城市”似已失去大叫的情致。筆鋒之中,已明確顯示對現代都市的針砭之意。
第5段,寫北京城連烏鴉都已不見的悲哀。先描寫幾十年前,每天晨昏之時,烏鴉“遮天蔽地”地“成群飛向城外”又“飛向城里”,一路“叫著鬧著”的景象,對比如今文學院中兩只“老鴰不老呱”的慘淡情景,抒發了發自內心的“難過”之感。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一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每一自然段寫什么?怎樣寫?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第6段,提出每座城市都應有自己鐘愛的小動物的觀點,并強調應以小動物作為“標志和象征”。足見某種小動物在一個城市的地位。
第7段,寫北京最大眾化的三種鳥類“都構不成北京的景致”,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第8—10段,寫昆明、上海及世界許多著名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動物。文章描繪了這些都市人與動物的友好相處,特別描繪了美國舊金山市大海獅旁若無人的嬉戲爭搶和上萬只大海鳥炸彈一般“射入水中”捕魚的壯觀景象,表現出強烈的“羨慕”“佩服”、驚異、向往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