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靈》教案2
第11段,回顧歷史,指出人與鳥、魚、獸必須友好共處。“同在一個藍天之下,同飲一江水,共同生長在一塊土地之上”之“同“的存在表明鳥、魚、獸必須與人同在;“只是,由于人類的霸道和自下而上環境的不斷惡化,魚、鳥、獸漸漸退避三舍或漸漸滅絕”,可見責任在于人類。在這些議論的基礎上,文章提出應把城市里有無魚、鳥、獸視為“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和“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的衡量標準,可謂真知灼見、新穎深刻。
第12段,否定“孤城寡人”的現狀,提倡“與狼共舞”的現代意識。這里的“與狼共舞”其實是與魚、鳥、獸共存的代稱,似乎荒誕而寓有深義。
三、品味語言
讀讀下面的話,然后交流讀后的體會。
1、現在,在北京連烏鴉都久違了。
2、我佩服上海人,他們開始在城市廣場上放養鴿子,綠草地上漫步著白白胖胖的大鴿子,小孩子們伸著小胖手給大鴿子喂食,多可愛!
3、換句話說,城市里有沒有鳥、魚、獸,倒是一個不錯的衡量標準,首先是衡量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
明確:
1、要“連烏鴉都……”意思是更不要說其他名貴的鳥了,什么鳥都沒有了。寓含著深深的悲哀。
2、這段文字展現了一幅形象的畫面。地點:上海城市廣場;主要形象:綠草地、白白胖胖的大鴿子,小孩子們的小胖手;畫面傳達的意思:人鳥共存,優美的環境,和諧地發展,一種理想的境界。
3、城市的“一個不錯衡量標準”,指的是以“城市有沒有鳥、魚、獸”來衡量“人類意識的自覺程度”和“生活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不以經濟產值和人均收入作為城市衡量標準,而以有無其他生靈來衡量,可見城市里擁有某種值得鐘愛的小動物是多么難得而又重要。
四、探究
思考:人類怎樣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為”,保護好“生存環境”,與魚、鳥、獸友好相處?聯系平時所了解的一些情況,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保護生存環境,與動物友好相處的辦法舉例如下:不隨便傾倒垃圾和排污;保護珍稀動物,禁止獵殺;禁止濫捕濫撈;設立保護區;與動物在同一地帶友好相處;加強宣傳教育等等。
五、小結
本文有感于某些現代都市連鳥雀也不見的現實狀況,提出都市中人應當與魚、鳥、獸共處的觀點,表達了優化生活環境質量的愿望。
六、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