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課 醉翁亭記
表承接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游人去而禽鳥樂(輕讀)
表修飾 雜然而前陳者(輕讀)
表轉折 而不知人之樂 而樂亦無窮也(重讀)
也
表陳述(用于描述景物) 環滁皆山也。瑯琊也
表肯定(用于介紹人名) 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謂也
表感嘆 (用于直抒胸臆) 在乎山水之間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臨: 臨于泉上者(居高而下)臨溪而漁(靠近,在……旁邊)
樂:樂亦無窮也。(名詞。樂趣)游人去而禽鳥樂(動詞,快樂、興奮)太守之樂其樂(前一個:意動詞,以……為快樂;后一個:名詞,快樂)
謂:太守自謂也(稱)太守謂誰(是,為)
四、句式
1.判斷句:
環滁皆山也(“也”判斷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者……也”表判斷)
2.倒裝句
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以得倒裝)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然臨于泉上者,定語后置)
3省略句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五、 成語: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地方。
峰回路轉: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指事情經過挫折失敗后出現新的轉機。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比喻 事情真相大白。
觥籌交錯: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場面。
六、名句積累
1.歐陽修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也。
2.全文主旨句子:醉能同其樂
3.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微露主旨)
4.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在干涉別國內政。
5.山間朝暮之景:朝:日出而林霏開。暮:云歸而巖穴暝
6.山間四時之景:春:野芳發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陰。秋:風霜高潔。冬:水落而石出。
7.全文正面描寫醉翁亭的只有六個字,即:翼然臨于泉上
8.太守自謂醉翁的原因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小結】
一、藝術特點:
1.結構嚴謹巧妙。 以“樂”貫穿全篇,并層層推進,前后照應。 用不同的虛詞過渡,層次分明。
2.寫景、敘事、抒情相結合。
3.語言精練優美,流暢傳情。
二、主題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復雜感情。以“樂”為主線,用“醉”與“樂”的統一,寫出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結構板書設計】
醉景:山水、朝暮、四時
以醉寫樂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眾賓歡
與民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