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
(高郵鴨蛋:好、奇、名。)
特色:多(鴨多蛋多)、奇(盛產雙黃蛋)、好(質細而油多),名聲遠揚
2、作者對家鄉的鴨蛋情有獨鐘,表達什么樣的思想?
(“與有榮焉” “曾經滄海難為水”)
3、有人認為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你的看法呢?你認為有趣在哪里?
掛“鴨蛋絡子”、蛋殼裝螢。
概括一下,文章第三部分寫了什么?(端午的鴨蛋)--板書
四、品鄉情
1、小結:作者為什么對小小的鴨蛋及像挑鴨蛋這樣的小事如此津津樂道呢?在這些東西的背后是不是還有更深刻的內涵?
明確:熱愛家鄉,懷念童年。
其實,日常生活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生活中并不總是驚濤駭浪,也未必處處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讀來從容散淡,大有月下聽長者談古論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間,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五、論風格
先學會感受,再把它寫出來,這是所有寫作者的共性,老汪是怎么寫的?我們先來看這篇文章的結尾:
1、文章的結尾為什么要引囊螢映雪的故事?是否離題太遠?
講囊螢映雪兩個故事是由孩子們把螢火蟲裝在蛋殼里自然聯想到的,而且認真地把三種做法比較來談,鄭重其事地說要是現在的五號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氣,完全是以一種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孩子的口氣去敘述,顯得童趣盎然、自然純真,正是對美好童年往事的無限遐思與眷戀。
另外引用歷史上讀書的名人軼事,更是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藝術氛圍,有一種淡雅的幽思引人回味。
教師小結:端午的風俗——和外地一樣的風俗——家鄉獨特的風俗——十二紅——鴨蛋——雙黃鴨蛋——鴨蛋的特點——掛鴨蛋絡子——挑鴨蛋——吃鴨蛋——鴨蛋殼——裝螢火蟲——囊螢映雪的故事
2、這就像是騎著馬,自由散漫地走,但是又不是完全亂了套,而是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文章的題目。題目在文章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所以汪的散文風格是:閑適自由
3、總結汪曾祺閑適自由的寫作風格。
作者行文如同隨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作者先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端午”的氣氛,為文章主體“鴨蛋”預設了一個合理的背景,使下文寫“端午的鴨蛋”變得水到渠成。
4、像這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結構,你還能從文章中找出一例來嗎?
(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
六、評經典
1、除了結構上的閑適自由,汪曾祺語言也比較有特色。大家讀了這篇文章,覺得這篇文章語言上能給你什么感覺。
請學生朗讀比較感興趣的語句。
口語(短句)、方言、文言、成語。
a、感嘆句。
(1)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2)還不就是個鴨蛋。3)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
(4)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5)這叫什么咸鴨蛋呢!(6)有!(7)好看極了!
b、問句
(1)這就能辟邪嗎?(2)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3)這有什么好看呢?(4)這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