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
按照生命倫理學的觀點,科學技術要從長遠利益出發,造福整個人類。它必須遵循"行善、不傷害、自主和公正"這四項國際公認的倫理原則。"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經過了200多次的失敗,出現過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為復雜,無疑會遇到更多的失敗,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壽的人,將是對人權的一種侵犯。
人類基因的多樣性是人類進化的生物學基礎,而那些科學狂人要制造的所謂"不朽的生命",實際上是同一基因的翻版,這就有可能減少基因的多樣性,不利于人類本身的進化。所以,無論從個體、整體,還是從社會進化、生命倫理角度看,都應該堅決反對克隆人的行為。
沈教授指出:現在科學界把克隆分為治療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兩種。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細胞克隆人體器官,供醫學研究、解決器官移植供體不足問題,這是國際科學界和倫理學界都支持的,但有一個前提,就是用于治療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這一界限。而對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說的克隆人,由于它在總體上違背了生命倫理原則,所以,科學家的主流意見是堅決反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人類基因組倫理委員會和各國政府也都非常明確地表示,反對生殖性克隆。即使克隆人真的誕生了,我們還是要堅持這一基本立場。
現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在其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現代科技,特別是現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倫理學原則,要不要傾聽倫理的聲音?沈教授指出:現在有些科學家提出,只要科學上有可能做到的,就應該去做。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點。如果技術上我們能制造出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的超級生命,難道也可以去制造嗎?一些科學狂人正是打著"科學自由"的旗號,去做一些危害人類的事。因此,我們要警惕現代科學技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另外,也不能把科學自由和倫理道德對立起來。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的事實表明,倫理的規范和引導,并沒有束縛科學的發展,傾聽倫理的聲音,有利于科學更健康、順利地發展。
(選自XX年11月8日《文匯報》)
9.侯振威《聯合國特別會議上中國對生殖性克隆人說不》
克隆人之爭驚動聯合國
全世界眾多科學家近幾天云集紐約聯合國總部,就反對克隆人國際公約召開特別會議。
一年前,意大利的一位科學家聲稱,將"制造"世界第一批克隆人,引起輿論大嘩。第56屆聯大專門于去年12月12日通過決議,決定成立特設委員會,對與制定反對克隆人國際公約有關的復雜問題進行研究,負責討論和擬定有關禁止這種被稱為"生殖性克隆人"的國際法律,以便為聯合國制定相關國際公約鋪平道路。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對法國和德國去年向聯合國共同提交的一份反對克隆人國際公約的草案文本進行磋商。中國代表陳旭在反對克隆人國際公約草案的辯論中發言時說,中國作為共同提案國,積極支持盡早制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國際公約》。
中國在會上闡述自己的主張
今天早晨,通過中央電視臺《時空連線》節目,剛剛參加完這次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王冬表達了中國政府的觀點:中國關于克隆技術有自己一貫的立場,中國認為生殖性克隆人會對人類造成巨大的威脅,因此中國政府在生殖性克隆人問題上持堅決反對的態度,我們不贊成不允許也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實驗。王冬告訴記者,這不光是中國政府的觀點,參加會議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持這樣的觀點,因此在禁止生殖性克隆人這個方面,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