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
王冬副團長還表示,中國政府代表團在這次會議上也表達了自己另外一個態度,中國并不反對進行醫療性克隆。因為從預防疾病和為人類未來發展的角度考慮,醫療性克隆對人類是有益處的。
法律倫理問題不少克隆異類難以生存
在回答為什么不贊成克隆人的問題時,北京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吳國盛教授這樣解釋,人類生殖是非常神圣的事情,由于今天生殖技術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倫關系,還有可能改變法律和道德關系,所以應該格外慎重。另外,生殖性克隆人會造成很多法律上的麻煩,更會造成對人類自身起源等問題偏差性的想法,所以它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吳教授進一步解釋說,首先,克隆人不可能一下子取得最后的完滿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就會不斷地試驗,而把人當作一個實驗品來做,本身不符合人類自己的利益。其次,即使這個人被克隆出來了,他的未來肯定存在潛在的后果,比如說克隆人是否健全,他是不是安全這也是個問題。再者,從長遠來看,克隆人對目前的人類物種有沒有危害,現在人們還不清楚。克隆人即使在生理學意義上全部是健全的,但是他在社會學意義上也是不健全的,因為他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父親,也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母親,他只能是一個異類,這個異類在社會上與人相處的時候,會給他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困惑。克隆人還會面臨一系列法律問題,比如說遺產繼承問題、社會歸屬問題、家庭問題等,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和麻煩,目前的法律和倫理還無法正視和解決。
針對醫療性克隆雙方明顯有分歧
在剛剛結束的討論和擬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國際公約》的會議上,各個國家在生殖性克隆人的問題上達成了比較一致的意見。但是,在公約是否禁止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醫療性克隆問題上,各方出現明顯分歧。
以美國、西班牙以及拉美的一些天主教國家為代表的一派認為,公約應該禁止一切包含人類胚胎的克隆研究。美國代表認為,如果不明令禁止醫療性克隆,那么以科研實驗為借口而制造和毀壞人類胚胎的做法將會合法化,新生命將變成一種可以采掘和利用的自然資源;而一旦克隆胚胎大規模出現,將不可能得到控制,它們會被秘密植入人體而繼續發育,從而使生殖性克隆的禁令名存實亡。
而以中國、日本、世界衛生組織為代表的一派則主張,醫療性克隆應予以區別對待。中國代表陳旭說,國際社會不能容許科學研究損害人類尊嚴的某些做法,但同時也不能因噎廢食、禁止可能造福于人類的醫學研究和實踐;各國的國內立法對醫療性克隆有不同規定,國際社會應尊重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文化、哲學和宗教背景下做出的選擇。日本也認為,關閉可能拯救人類生命的科技大門是個"錯誤"。俄羅斯雖然沒有直接評述醫療性克隆,但俄杜馬通過的暫時禁止克隆人的法律不適用于干細胞克隆等研究。
克隆人何時出世目前仍是道難題
很多人關心克隆人到底離現實有多遠?現在還身在紐約的中國代表團專家顧問、干細胞研究專家李凌松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克隆羊多利最終成功的幾率是1/273,也就是要做273次才能成功一次,那么人類的克隆試驗是不是也要這樣一個接近的數字呢?李凌松希望人類永遠不要走出這一步,因為不克隆人"并不妨礙利用同樣的技術為人類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