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學設計
2.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這一節是對克隆實驗的簡要介紹和說明。這一節作者沒有以時間順序來寫克隆實驗,而是用兩條線索來組織材料:一條是以中外科學實驗為線索,這樣寫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一條是以實驗對象即由魚類、兩棲類到哺乳類為線索來安排材料。這樣寫便于認清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兩條線索有機結合,大大增強了說明效果。
3.克隆綿羊"多利"。這一節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多利"的誕生過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義和巨大反響。
4.克隆技術造福人類。這一節從三個方面寫"克隆技術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好處":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但是,作者沒有沉浸在盲目的樂觀中,而是對克隆提出了牽涉到道德倫理問題的冷峻思考。
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
2.解讀文章
說明文要讀"說"
--《奇妙的克隆》"三讀法"
施云康
科學說明文和一般說明文一樣,也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為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因此,閱讀此類文章,自然也應該抓住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來"說"的。例如第六單元《奇妙的克隆》一文,我們就不妨來個這樣"三讀"--
一讀抓綱--整體把握說明點
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某個事物或某個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識。而作者傳達的這個知識,就是說明點,也就是說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樣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種: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明確說明點。俗話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說明文的標題往往揭示了說明的中心。先看總標題:《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關神奇的克隆技術的知識介紹,以揭開"克隆"的秘密;再看內容,全文用了四個小標題:克隆是什么、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克隆綿羊"多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你只要瀏覽一下課文的小標題,就會對課文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結構歸納說明點。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結構,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除了我們前面說的抓小標題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樣就沒有小標題),我們也可以根據四部分的內容結構把它歸納出來。即克隆的含義、實驗、發展與好處等。
另外可抓住說明的順序弄清說明點。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順序的,人們認識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順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說明的中心。例如這篇課文主要是闡述事理的,無疑采用的是邏輯順序: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讀精析--細部研討方法點
要想把事物事理說清說透,就肯定離不開說明方法。因此閱讀說明文,就應當抓住主要的說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系和作用,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說明的內容和文章的結構。我們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