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
香港淪陷后,曾到蘇北解放區參觀訪問。1943年寫下《對國事的呼吁》一文,表達了他對蔣介石實行反動政策的憤慨。不久患耳癌去世。鄒韜奮曾經到過我們四安鎮,現在四安的韜奮小學就是為了紀念他的。
二、文章主旨
本文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幾個片段,表現了母親的可愛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現了對舊社會被壓抑和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三、寫作特色
預習練習題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并注意每一個字的寫法
浙江 瞥見 人影憧憧 睡眼惺忪 躡手躡腳 娓娓動聽 循循
善誘 妹仔 唏噓 臉頰 女紅 嗚咽 縫紉 飲泣吞聲 勉
強 輾轉反側 萬籟俱寂 歉疚 鄒韜奮
2、根據釋義填寫恰當的課文中所學的詞語
往來不定的樣子。 ( )
巡行觀看。 ( )
感到對不起別人,內心痛苦不安。 ( )
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 ( )
健談而且感人。 ( )
善于有步驟地引導、教育人,也泛指教導有方。 ( )
淚流入口,哭不出聲。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開發泄。 ( )
形容心中有事,翻來覆去不能入睡。 ( )
形容一點聲音也沒有。 ( )
說不出其中的奧秘,指事情很奇怪,不明白怎么回事。 ( )
3、文學常識
本文的作者鄒韜奮是我國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自1926年在上海主編《________》周刊起,畢生從事于新聞出版工作。他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作品。
4、收集與母愛有關的名言,至少兩句。
課堂思考題
一、自學思考題
1.作者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4個片段,同學們看看這四個片段主要集中在哪四節?(3—6)
2.通過這些片段,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試用下面的句式說一句話。(讀了 這個片段中的“ ”這句話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親。
3.雖然作者的母親很不幸,只活了短短的29年,就拋下三男二女,撒手人寰了,留給作者無盡的痛。但是,同學們想想看,是不是母親只為孩子們做了四件事呢?為什么作者只選取這四件事呢?
二、深度探究題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一個細胞。讀了課文后,你認為鄒韜奮成長的家庭環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