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導學設計
12 * 橋 之 美
新集中學八年級語文備課組 主備人:
【學習目標】
1、理解作者所寫的橋之美。
2、與中國石拱橋比較,感受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3、理解一些難句的情味。
【學習重難點】
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揣摩文中難句所蘊涵的情味。
【學習流程】
預習導學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煞它風景( ) zhù( )足 xiāo ( ) 魂 媒介( )
2、想一想,有那些贊美橋的古詩詞,把它寫下來。
學習研討
3、 在作者看來, “橋”美在何處?你對此有什么感想,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4、為了更好地闡釋“橋之美”,作者舉了幾個例子?請各用一句話概括。
5、理解文中語句豐富的蘊涵。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 也令畫家銷魂!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6、說說《中國石拱橋》與本文在表達手法上的區別。
拓展學習
7、收集有特色的橋的圖片,與同學交流鑒賞,并選擇其一寫一篇短文(可以說明,可以描寫)。
8、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水的語言
水是會“說話”的。聽聽水的聲音,可以判斷水的狀況。你不妨試一試:把滿滿的一瓶子水倒出來,聽!水在噗噗作響,它在告訴你:我出來啦!用墨水瓶、曖水瓶做這個實驗,它們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這個原理很簡單,因為水流出來的時候,空氣要從瓶口擠過去,那一個個氣泡鉆出水面時,會因為壓力變小而猛一下子膨脹,發出沖擊,水就這樣“說話”了。
把水壺放在火爐上,當水壺發出叫聲的時候,水還沒有開。等水真正沸騰的時刻,叫聲又不是那樣響了。“響水不開,開水不響”,水壺里的聲音為什么能報告壺里的情況呢?
放在火爐上的水壺,壺底的水最先熱起來,于是那里就產生了氣泡。這些氣泡很熱,也很輕,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邊的冷水層。熱氣泡在冷水里放出了大量的熱,它們溫度降下來,好像泄了氣的皮球,抵擋不住水的壓力,就被水給壓破了。氣泡破裂時會發出響聲,水壺便嗚叫起來。水在沸騰的時候,氣泡一個接一個地鉆出水面沖到空氣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這時水的聲音變成“嘩啦”“嘩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