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過零丁洋》《山坡羊·潼關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案 1-3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4.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5.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而免官,復官至禮部尚書,又辭官隱居濟南云莊,天歷二年(1329年),征拜陜西行臺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張養浩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于散曲。他隱居濟南云莊8年期間,登華不注,游大明湖,覽龍洞,賞泉水,“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各類文近百篇。二、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為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 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愿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