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備課資料參考
《藤野先生》
1.課文行文有哪兩條線?課文中“人生經歷對‘我’的影響”是哪些呢?,,
提示:行文線索:一條是“藤野先生與‘我’的交往史”,另一條是“‘我’的思想變化史”。“人生經歷對‘我’的影響”:①藤野先生——為人之道、治學之道;②東京、仙臺就學的經歷和遭遇——人生道路的選擇。
2.魯迅為何棄醫從文?如果魯迅不放棄學醫,日后會怎樣?
3.你認為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教”給你什么?
【閱讀材料推薦】
《〈吶喊〉自序》、《魯迅自傳》、《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林辰《魯迅傳》、王曉明《魯迅傳》
《我的母親》
1.課文為什么說“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提示:①“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②給了我“做人的訓練”③“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2.“慈母”與“嚴父”的雙重身份分別表現在哪些地方?
3.母親如何給我“做人的訓練”?
提示:①如何待人?②如何當家?
4.課文末句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為什么用“如果”?
5.遷移:寫一篇《我的母親(或父親)》,著重表現母親對你的影響。
【閱讀材料推薦】
胡適《四十自述》、胡適《先母行述》、老舍《我的母親》、鄒韜奮《我的母親》、豐子愷《我的母親》、松下幸子《我的母親》、
(《人生苦旅散文叢書——悲愴卷》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年10月。其中有多篇回憶父母親的文章,如:蕭伯納《母親的葬禮》、謝•托爾斯泰《母親的死》、羅曼谷•加里《我的母親》、豐子愷《我的母親》、老舍《我的母親》)
《我的第一本書》
1.“我的第一本書”有怎樣的含義。
提示:“我的第一本書”,不僅僅指那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
2.課文結尾說:“人不能忘本。”這個“本”是什么?
提示:作者說“人不能忘本”,巧妙地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本”這里指課本,那第一本國語教材,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奠基性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4.延伸:假如喬元貞能夠繼續上學,他會變成怎樣一個人?請你代上了學、識文斷字的喬元貞寫一篇回憶性的文章,題目也叫《我的第一本書》。
【閱讀材料推薦】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列夫•托爾斯泰》
1.人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然否?面對托爾斯泰,這顆“世界的良心”,我們能否通過“知人”、“知面”,進而“知”其心?
提示:⑴知人:【參考】茨威格談列夫•托爾斯泰——
馬克西姆•高爾基曾將列夫•托爾斯泰稱為一個人類的人:這是一句精辟的話。因為他是同我們所有人一樣的人,由同樣龜裂的粘土塑成,帶有同樣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他們。列夫•托爾斯泰從不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一個比他同時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只是比大多數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銳地深思熟慮,更清醒和更熱情——仿佛是世界藝術家(指上帝,譯者注)的工作室中那個看不見的原始形式的第一個因而是最清晰的模型。 (摘自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最后的日子》)
⑵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