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為人民服務
第一、針對性。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用于公眾場合的宣傳形式。它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諭聽眾,打動聽眾,“征服”群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辯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為聽眾所接受并心悅誠服,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其次是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層次,而“公眾場合”也有不同的類型,如黨團集會、專業性會議、服務性俱樂部、學校、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各類競賽場合,寫作時要根據不同場合和不同對象,為聽眾設計不同的演講內容。
第二、可講性。演講的本質在于“講”,而不在于“演”,它以“講”為主、以“演”為輔。由于演講要訴諸口頭,擬稿時必須以易說能講為前提。如果說,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過閱讀欣賞,領略其中意義和情味,那么,演講稿的要求則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講稿對演講者來說要可講;對聽講者來說應好聽。因此,演講稿寫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過試講或默念加以檢查,凡是講不順口或聽不清楚之處(如句子過長),均應修改與調整。
第三、鼓動性。演講是一門藝術。好的演講自有一種激發聽眾情緒、贏得好感的鼓動性。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依靠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豐富、深刻,見解精辟,有獨到之處,發人深思,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講稿寫得平淡無味,毫無新意,即使在現場“演”得再賣力,效果也不會好,甚至相反。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⑴先標明自然段,解決字詞問題;⑵默讀,快速瀏覽全文;⑶請學生朗讀課文;⑷結合課文內容思考,毛澤東在文中論述了什么主題?毛澤東從張思德之死,深刻地論述了“生與死這一人生的重大主題”。
1.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鴻毛(hóng) 李鼎銘(dǐng míng) 送葬(zàng) 追悼會(dào)
2.詞語積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固”,必。“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較。泰山:山名,在山東泰安市。古人以泰山為高山的代表.后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價值的事物。鴻毛:鴻雁的毛。常用來比喻事物輕微或不足道。
精兵簡政: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一項重大政策。內容是縮小黨政軍等機構,精簡人員,特別是盡量減少機關的行政人員和部隊非戰斗人員,以減輕人民負擔,使部隊、機關變得更精干,更靈活,更有戰斗力。現多指縮小機構,減少工作人員。
五湖四海: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本課指革命隊伍里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和各個方面。
死得其所: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適當的歸宿或好的安排。死得其所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
哀思:悲哀思念。本課指對死者的悲哀的思念之情。
送葬:把死者的遺體送到埋葬的地方或火化(火葬)的地方。
寄托:寄附,托放。本課指把我們的哀思寄附、托放在對死者的追悼活動上。
興旺:興盛,旺盛。本課是指擴大、強盛的意思。
追悼:懷念死者,表示哀悼。
3.課文整體感知:
這篇演講詞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主題講了哪些內容?歸納各段的內容(讀懂文章每段內容,才能從整體上把握全篇,進而領會作者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