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為人民服務
(這“里講了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不怕犧牲,當人民利益需要的時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盡量地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不要因為莽撞、蠻干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犧牲。)
第五層(第5節),聯系當時為張思德開追悼會的實際,提出開追悼會的意義,不僅是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團結人民。
第五層講開追悼會的目的。開追悼會是為了寄托哀思,對死者表示懷念、哀悼。開追悼會還因為死者是為人民服務的,值得人們沉痛地懷念他。這樣的人雖然死了,但他們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本文在講演結束時仍回到追悼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緊扣講話中心,又進一步表達了對張思德同志的哀悼之情。
學習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自讀課文,思考:我們要為什么人開追悼會?開追悼會的意義是什么?
(這部分內容較簡單,可讓學生自學之后,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
二、再讀課文,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1)第三、四段的中心句。
(2)張思德的死為什么比泰山還重?
(3)為什么要開追悼會?
明確:為了懷念死者,懷念那些曾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過貢獻的人,同時開追悼會也能使人民更加團結,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4)"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幾句話的啟發。
明確:為人民服務,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小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三、尋找論據。
1.論據: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的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把它作為道理論據來贊譽張思德的死;接著有舉出張思德的事例作為事實論據,指出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為了充分說明這一點,作者又在第3段舉出了李鼎銘精兵簡政的建議被采納這一事實作為
2.又一個事實論據,指出我們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使文章很有說服力。
3.論證方法:a、引用;b、對比;c、例證。對比論證-----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例證法-----精兵簡政。
4.段落關系:層次清楚,逐層深入。(結合五個觀點分析)
5.在找出了本文的論據和論證方法后,大家一起來歸納一下本文的中心論點。我們在歸納前先回憶一下毛澤東是在什么情況下作的本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對,在1944年9月8日,張思德犧牲后三天,在為他舉行的追悼會上,毛澤東題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題目《為人民服務》的演講。目的就是號召革命隊伍中的每一個同志向張思德學習,做到為人民服務。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論點應當怎樣歸納?中心論點:我們都應當向張思德同志學習,做到為人民服務。
四、重點語句分析
1.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