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為人民服務
(可讓學生先組內交流一下,然后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內交流。如董存瑞、雷鋒、孔繁森、賴寧……)
(5)教師小結:這段話主要講了人死的兩種不同意義及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觀。
第三層(第3節),講我們應當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第三層講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在我們的工作中,難免出現一些錯誤和問題,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不管是同志、朋友,還是反對過自己的人,誰的意見都聽得進去。只要你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我們都要改正,都要照辦。衡量是非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用李鼎銘先生提出的“精兵簡政”的例子,說明要采納一切符合人民利益的建議和批評。本段共六句話,其中有“不管……都……”“只要……就……”連接的三個表示條件關系的復句。用這樣的句式來說,加強了語言的力量,突出強調了“我們這個隊伍”堅持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
學習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默讀,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幾句話來論述的?
(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2)理解復雜句子的意思。
(投影出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就照你的辦。)
①指名讀、齊讀。
②每句話講的是什么?
(第一句講有了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第二句講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第三句講,凡是“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不管是誰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都會接受、照辦。)
③讀這段話,注意句中三組關聯詞語。
(3)結合本段意內容,談一談黨的隊伍日益壯大的原因。
第四層(第4節),進一步提出,為人民服務有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就是要解放全民族。
第四層講要為人民的利益搞好團結,提高勇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為人民服務。既然目標一致,就沒有理由不搞好團結。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因為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只要堅定地相信人民,緊緊地依靠人民,就什么樣的困難都能克服,什么樣的敵人都能打敗。為了人民的利益要不怕犧牲,這種犧牲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一方面要不怕犧牲,當人民利益需要的時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視死如歸;另一方面,要盡量地減少不必要的犧牲。為了做到這一點,毛澤東同志提出三個“互相”,充分體現了革命隊伍內應有的同志情誼。
本段可以分四小層。第一小層: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還要團結更多的人。第二小層:講怎樣對待困難,要看到成績、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不要灰心。第三小層:講正確對待犧牲。一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犧牲。第四小層: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愛護、幫助。
學習第四都分(第四自然段)。
(1)指讀,思考:共同的革命目標是什么?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2)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怎樣做?
(“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
(3)抓住“死得其所”,正確理解“不怕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