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為人民服務
第1段:我們的隊伍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隊伍中的一員。
第2段: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第3段:指出我們要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第4段: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是“死得其所”,但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第5段:號召大家追悼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團結起來。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復習上一課時知識導入。
【新課探究】
一、齊讀課文,逐段分析內容
全文是圍繞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分五層表達出來的。
第一層(第1節),提出我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宗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第一層講我們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根本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就要完全、徹底。也就是說,除了為人民服務之外,再沒有別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是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為個人或小團體謀利益。只有這樣做,才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革命者,一個人活著才有意義。課文用“革命”點明“我們這個隊伍”的性質,用“為著解放人民的”“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點明我們這個隊伍的任務。第三句話指出張思德同志生前參加了革命隊伍,而且是“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從這段話中找出與中心聯系最密切的一句話。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畫句中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表達的意思。
(學生大都會勾畫出‘完全”和“徹底”兩個詞語。“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為人民服務之外,再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達到目的決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才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革命者,一個人活著才有意義。)
(3)教師小結:這段話點明了我們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
(4)齊讀。
第二層(第2節),講人死的兩種不同的意義,著重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第二層講人死的兩種不同的意義。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還重,雖死猶生。這里毛澤東通過講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觀。第二節的中心句是“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這一句跟下面三句是總(起)分(述)關系。這樣說可以啟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義,從而充分肯定張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績。
探討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讀課文,勾畫這段的中心句。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
(2)教師引導:作者圍繞這個中心句是怎樣進行論述的?
(先引用司馬遷的話作論據,然后具體講了什么樣的人死得毫無意義,什么樣的人死得有價值;最后,肯定了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重。)
(3)理解司馬遷的話。
(可在理解句子含義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幾個詞語來理解。“固”本來;“或”,有的;“于”,表示比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句子的意思,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要輕。)
(4)談一談生活當中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