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八下15
1、 提出問題,學生搶答。(用原文回答)
(多媒體顯示)
(1)文章開頭是如何闡述“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的?
(2)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2、 教師點評、歸納
3、 提問:文中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五、 品味詩文,推究文理
1、 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多媒體顯示)
(1)“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三個“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樣?
(2)本文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有怎樣的寓意?
(4)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進行分析)
2、點明“托物寓意”的寫法,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平時寫作中去。
3、 全班齊讀課文,并背誦。
六、延伸拓展:
辯論:當今社會還需不需要“伯樂”?
七、課堂小結。
八、 布置作業。
1、古代還有哪些懷才不遇的文人,請搜集其作品。
2、 課外閱讀《龍說》,進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 背誦課文。
九、附: 板書設計
馬 說
韓愈
伯 善 識 千 不 識 食
樂 有 里 無 馬
馬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