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宋詞二首
“佇倚危樓”“草色”“殘照”。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品味意象。
草色殘照——愁、離情別恨;
例: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茨闲∩健墩须[士》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古道!讹嬹R長城窟行》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吨傺汀短K幕遮》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R致遠《天凈沙•秋思》
明月——思親、思故、思鄉;
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K軾《水調歌頭》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憑闌登高——憑吊懷古、思鄉懷人;
松蘭梅竹——堅貞高潔的品格;
楊柳——惜別;
杜鵑——淪落失意、哀怨凄悲;
猿啼——羈旅苦況。
3.作者為了抒發春愁之情,他描寫了哪些景物?
細風、草色、煙光、殘照——黃昏春望圖。
4.作者觀景的立足點在哪里?有何特點?
佇倚危樓——極目遠眺。
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聯系起來的呢?
春愁、凄美、傷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6.面對孤寂無奈,作者想用什么來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結果如何?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
結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強樂還無味”)。
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難熬,作者后悔了嗎?詞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個問題?
不后悔!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柳句與原句在表達上有什么異同?
同:都表達了相思之苦,寫相思使人消瘦。
異:原句寫恩愛夫妻間相思,柳句寫情人間相思;原句只寫想瘦了人,柳句則說想瘦了也不后悔。
思考探究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堅貞執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結合現實,這兩句還可以表達什么?
例:對理想、學業、事業等的執著追求和堅定信念。
七、布置作業。
欣賞、品味、探究:以“我欣賞(喜歡)……因為……”為格式賞析。
如:我欣賞“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因為“佇倚”意象已為全詞定下思念之調,加之寫“春愁”從天邊長過來,表達脫俗又顯得韻味無窮,為全詞埋下綿綿愁思之筆。
板書設計:
鳳棲梧
柳 永
細風 草色 煙光 殘照——黃昏春望圖
春愁 凄美 傷感——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
詞眼——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屏幕,這幅畫是一個怎樣的場面?(屏幕展示出獵圖)
那么,是在哪里出獵?誰在出獵?(蘇軾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獵)
整首詞給人的感覺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是什么?(豪放)
怎么豪放呢,從詞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引導學生朗讀詞)
二、集體朗讀《江城子•密州出獵》。
三、教師指導朗讀,正音正字,教師示范背誦。
四、蘇詞背景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詞風)。
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