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最新教學設計
1.與“宴酣之樂”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何陋之有 b.輟耕之壟上 c.鄰人之孀妻 d.漁人甚異之
2.對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傴僂提攜”和《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頹然乎其間者”形象地描繪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澆愁的樣子。
c.“至于”一詞把文章推進一層,由寫欣賞美景之樂轉而寫眾人游宴之樂。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麗風光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與民同樂圖,同時也曲折地寫了太守治滁的政績。
3.第二段緊扣一個“樂”字來寫,用_____之樂襯托游人之樂,又用游人之樂襯托____之樂,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句中表達的作者內心復雜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確的有( )
a.“滁人游”的歡悅情景側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寫“滁人游”,襯托了“太守醉”。
b.“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個面容蒼老,滿頭白發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樂”表現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d.“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意為:太守說的誰?就是廬陵歐陽修。
(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__ ___,__ ___,___ __,___ __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②至于負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寫橫線上空缺的內容。
2.翻譯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點。
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
3.兩段文字均選自《醉翁亭記》,該文將寫景、敘事、抒情熔為一爐,有一句話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調,后成為千古名句,這句話是:________。
4.第①段先寫______之景,再寫_______之景,最后收筆,引出人之樂亦無窮也。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②段共4句話,從原文中找出4個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語,依次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對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頹然乎其間者”形象地描繪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澆愁的樣子。
b.“傴僂提攜”和《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詞把文章推進一層,由寫欣賞美景之樂轉而寫眾人游宴之樂。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麗風光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與民同樂圖,同時也曲折顯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績。
7.聯系全文,可從以上語段中看出作者表達的是一種( )
a.被貶后的抑郁心情。 b.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樂。 d.“醉”與“樂”的統一關系。
參考答案
(一)1.c。a項是《陋室銘》中的選句,這里“之’起到提賓標志的作用,是賓語前置;b項是《陳涉世家》中的選句,這里“之”是動詞,“到,往”的意思;d項是《桃花源記》中的選句,這里“之”是代詞。c項是《愚公移山》中的選句,這里“之”是助詞,“的”的意思,與例句“宴酣之樂”的“之”用法相同。